美国的故事(156)- 我们都是美国人

1865年4月2日,在联邦军队的强大攻势下,罗伯特·李率军撤出坚守了十个月的彼得斯堡和里士满。首都失守,不管怎么说也是个天翻地覆的大事。南方人觉得末日来临,但李将军并没有像大部分人那样痛心疾首。在他眼中,里士满远不如“北弗吉尼亚部队”重要。只要军队在,希望就在。当年的乔治·华盛顿丢了纽约丢了费城却保住了大陆军,不是照样赢得了独立?如今,凭着百炼成钢的“北弗吉尼亚部队“,凭着战士们对李的爱和信任,凭着南方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逆风翻盘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南方在“彼得斯堡-里士满战役”中的损失是巨大的,将近6万人的队伍打得只剩3万5千人,而且缺衣少食。但南方还有约瑟夫·约翰斯顿在北卡罗来纳的人马以及德克萨斯的人马,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现在,李的目标就是向西进入西弗吉尼亚,然后向南与约翰斯顿会合。只要他们兵合一处,战争就有继续的可能。李此时的处境并不比“安提塔姆之战”和“葛底斯堡之战”后的处境更差,当时能挺过去,现在咋就不行?然而,这一次不一样了,因为联邦军队的统帅不一样了。格兰特不是麦克莱伦和米德,他像李一样狠辣果决,像李一样重军队轻城池。4月3日,当“詹姆斯部队”占领里士满的消息传来,部下问他要不要去里士满视察并参加庆祝活动,格兰特说:里士满只是“一堆房子”(a collection of houses),我去那儿干吗?“我们要找到李,打击李。现在的问题不是占领里士满,而是摧毁李的军队。” 里士满是林肯的猎物,不是格兰特的;它只有政治意义,没有军事价值。格兰特拒绝犯他的前任们犯过的错误,拒绝给李任何喘息的机会,他要把李追进地狱,他要结束战争。

格兰特让谢尔曼盯紧约翰斯顿,阻止他北上与李会合,然后命令谢里登带骑兵火速西进,封住所有向西向南的通道。最后,他命令米德率“波多马克部队”全力追击,抓不住李不许停下来。他甚至把自己的指挥部移到最前线,领头追。4月5日,李来到艾米利亚县府(Amelia Court House)。他本来想从这里向南到丹维尔(Danville),但铁路已被谢里登掐断,他只好继续向西,打算赶到法姆维尔(Farmville),那里有他急需的给养。他的军队已经三餐不继了。4月6日,在法姆维尔附近的塞勒溪(Sayler’s Creek,或Sailor’s Creek),谢里登重创李的部队,俘虏了6千人马和6位高级将领,外加数百辆给养车。对风雨飘摇中的“北弗吉尼亚部队”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李看着自己那七零八落的队伍哀叹道:“难道这支军队就此消失了?”南下不可能了,现在只能继续往西,前往阿波马托克斯火车站(Appomattox Station),那里是另一个给养站,也是进入西弗吉尼亚山区的通道。也许,他的军队可以隐入大山,伺机东山再起。

谢里登的胜利让格兰特看到了李的末日。虽然他心里还没十分把握,但与其真的把李逼入绝境,倒不如放低姿态,率先伸出橄榄枝。李将军的高贵和尊严天下皆知,无论胜负,他都受人景仰。这样的对手不可辱。4月7日,格兰特给李写了一封信,指出李已身处绝境(hopelessness),建议李投降。在信中,格兰特一改往日那个“无条件投降”的外号展现的决绝风格,口气委婉,希望李能从避免流血的角度考虑率“北弗吉尼亚部队”投降。当天晚上10点,信到了李的手中。他面无表情地看完,然后交给将军们,问他们的意见。首先反对的是李最倚重的将军,詹姆斯·朗斯特里特(James Longstreet),他说:“还没到(投降的)时候。”朗斯特里特是南军的二号人物,但他与格兰特的交情可不一般。他们在西点上学的时候就是好朋友,后来又一起驻守密苏里。格兰特的妻子茱莉亚是朗斯特里特的表妹,格兰特结婚时朗斯特里特是他的伴郎。与格兰特的友谊没有妨碍他对南方的忠诚,在为南方浴血奋战了四年之后,他不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其他军官也同意朗斯特里特的观点,愿意继续战斗。李相信时局无可救药,但像军官们一样,此时此刻,他还不愿放下手中的剑。他动情地说:“我们坚持和捍卫神圣的原则和权利,拼尽全力是我们的职责,直到力竭而亡。”李不想投降,但想避免流血,还是看看条件再说吧。他给格兰特回信,请格兰特开条件。

在等待中煎熬的格兰特头疼病又犯了,抽雪茄、用热水泡脚这些过去有效的办法现在都不管用,喝酒管用他又不敢喝,两手抱着脑袋在屋里转圈,睡也睡不着。无独有偶,米德也病了,恶心呕吐。其实,这俩犯的是同一个病:紧张。最后一刻的不确定性让他们高度紧张的神经不堪重负。接到李的回信,格兰特立刻开出条件:只要所有的战士和军官放下武器、不再与联邦政府为敌、不违反假释条件即可。没有其它要求。这意味着他们不用去战俘营,保留私人物品和随身武器(不是战斗武器),就地解散回家。这个条件宽大得不能再宽大了。但是,李仍然不想放弃。也许只要再坚持一天,他的军队就能在阿波马托克斯获得重生。4月8日,李在给格兰特的第二封信中,故意避开投降事宜,说可以与格兰特谈谈如何“重建和平”(restoration of peace)。这就是托词了,因为李心知肚明,格兰特只管军事,没有和谈的权力。格兰特见此信,叹道:“看来李是想打下去了。”他头疼欲裂。

4月9日,棕树节(Palm Sunday),格兰特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又发了一封信,劝李考虑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和财产。这封信送达时,李的心态忽然摆正了。原因很简单,情况变了。原来,这天早晨,来到阿波马托克斯县府(Appomattox Court House)附近的李发现,谢里登正严阵以待。什么给养,什么西去的路径,早就不存在了。饿了好几天肚子的“北弗吉尼亚部队”发起了“内战”中最后一次冲锋,企图突出重围,但在联邦军队的铜墙铁壁面前,他们的攻势显得如此脆弱,似乎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怀着沉重的心情,李对将军们说:“现在,我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去见格兰特将军。我宁愿死一千次。”就在谢里登要下令反攻的千钧一发之际,李的信使举着白旗来到阵前,要求与格兰特将军谈判。谢里登骂道:“我真希望他们能再坚持一小时,看我不抽死他们!”

谢里登把李的信转给格兰特,格兰特的头立马不疼了,米德也不吐了,两人看上去比谁都精神。谈判地点选在阿波马托克斯县府的威尔默·麦克莱恩(Wilmer McLean)先生家的客厅。这位麦克莱恩先生的故事我们已经讲过了(参看《美国的故事(127)- 对手》)。格兰特赶紧收拾收拾往谢里登军中赶。此前,他因日夜纵马追击敌人,没带随身物品,连换洗衣服都没有。衬衫是脏的,旧军装上全是土,长筒靴上全是泥,溅满泥点的裤子塞在靴子里。他没有佩剑,浑身上下唯一能显示他身份的是肩章上的四颗星,这四颗星也被泥土遮得暗淡无光。格兰特也觉得自己这身行头有点寒碜,是不是太不礼貌?会不会冒犯李将军?没办法,顾不上那么多了,先去了再说。很多年后,当格兰特被问起对那个高光时刻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说:“是我的脏靴子(Dirty boots)和没戴佩剑。”

下午1点半左右,格兰特来到麦克莱恩的房子。李已等候多时。李打扮得如天神一般。一尘不染的灰色军装,每一颗钮扣都扣得一丝不苟;制作精美的古董佩剑,镶金的剑柄;手上戴着有刺绣的鹿皮手套;闪着光泽的丝绸绶带扎在腰间;长筒靴上装饰着红色丝绸。58岁的罗伯特·李身高1.83米,腰板笔直,满头白发,满腮的胡须井然有序,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丰满的嘴唇构建了一个英俊的脸庞,举手投足间是不可侵犯的正义感,透着古罗马战神的威严。南方的将军们看着他们的统帅这副摸样,都有点懵。咳咳,知道你帅,知道你出身高贵(blue blood),知道你是华盛顿的外孙女婿,知道你是神勇无敌的李将军,可是,大哥,咱是去投降哎,低调点不好吗?李说:“我可能要成为格兰特将军的阶下囚,所以我要以最好的姿态示人。”

42岁的格兰特身高1.73米,相貌普通,在高大英武的李将军面前显得身材短小,但他的气势不短。李优雅贵气,喜怒不形于色;格兰特一身接地气的平民风,一张没有表情的“扑克脸”(Poker face)。不同的性格,同样的面瘫。格兰特先对自己的衣着表示道歉,接着开始拉家常,回忆与李在墨西哥并肩作战的日子。其实,人家李当时是美军总司令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的帐前助理,格兰特是个小军官,格兰特认识李,李不认识格兰特。但是,那又怎样呢?现在他们不是坐到同一张谈判桌前了吗?“内战”把身份悬殊的两人拉到了平等的位置,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千千万万个美国人身上。

李没工夫跟格兰特瞎白话,咱不是来谈条件的吗?那就谈谈吧。格兰特承诺前一封信里的优惠条件不变,而且允许那些带着自家的马匹、骡子来从军的战士牵走自己的牲畜,因为那是干农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李非常感谢格兰特的慷慨,他说:“(你给的)比我预期的还多。”最重要的是,格兰特的条件让南方官兵免于“叛国罪”的起诉。南方人为理想、为原则、为家乡战斗过,他们失败了,但值得尊敬;他们放下武器就是遵纪守法的公民,不应再被打扰。格兰特给足了李和南方人面子,也展示了林肯以宽容的心重建南方的意愿。在李来之前,他的一些军官不想投降,说可以将“北弗吉尼亚部队”化整为零,潜入大山打游击。李拒绝了这个选项,说游击战将给国家带来旷日持久的灾难。战争结束了就是结束了,南方输了就是输了,无论输赢都是君子。他鼓励将军们致力于南方各州重新加入联邦的努力。格兰特的宽容让李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在忠诚、勇敢地为国家服务这一点上,他们俩是一样的。

格兰特和李分别在文件上签了字,协议达成了。当格兰特把誊写文件的帐前助理伊莱·帕克(Ely Parker)介绍给李时,李先是一愣,露出不自然的表情。帕克是印第安人,皮肤黝黑,有人说李可能乍一看以为是黑人,觉得受了侮辱。等李看清帕克是印第安人时,他握着帕克的手说:“我很高兴见到一个真正的美洲人(I am glad to see a real American here)。”帕克说:“我们都是美国人(We are all Americans)。”

李的最后一个要求是立刻给他的部队发给养,因为他们快饿死了。格兰特问需要多少份,李说2万5千份。格兰特这才知道,在过去四年中打得北方人闻风丧胆、几乎所向无敌的“北弗吉尼亚部队”已经所剩无几。格兰特马上让军需官安排供给,南方战士总算吃饱了肚子,这种感觉缺失很久了。格兰特发给南方战士每人20美元,还让他们免费乘坐政府的火车回家。当南方战士举着战旗从战壕中走出来,主持仪式的北方人、葛底斯堡的英雄约书亚·张伯伦让北方战士持枪向南方人致敬。南方战士深受感动,以同样的方式回礼。这一天的战场上没有流血,只有眼泪、拥抱、和笑容。有些北方军官想庆祝胜利,被格兰特制止了。他告诉北方官兵:南方人不再是你们的敌人,他们是你们的同胞。让美国人血流成河的胜利有什么好庆祝的?

“北弗吉尼亚部队”的投降彻底瓦解了南方的抵抗意志。4月26日,约翰斯顿率9万人的“田纳西部队”在北卡罗来纳向谢尔曼投降。5月4日,所有剩余的在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的南方军队投降。5月9日,安德鲁·约翰逊总统宣布“内战”正式结束。第二天,杰斐逊·戴维斯在佐治亚被捕。11月6日,最后一支叛乱武装投降,所有的敌对行为结束了。

“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但这胜利也许不是历史的必然。北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并不能确保它最后的胜利,南方的劣势也不说明它一定会失败。历史学家们从来没有对“内战”的结果有统一的解读,因为历史从来没有统一的答案。有人说北方是人心所向,其实正好相反。如果不是林肯在1860年大选中出人意料地胜出,不是他在1864年大选中勉强击败麦克莱伦,最后的赢家一定是南方。有人说北方的政治和军事领袖优于南方,但是,且不说林肯的管理能力到底比戴维斯强多少,北方的军事将领有几个是李将军的对手?连格兰特、谢尔曼都难逃诟病,他们被认为是凭优势兵力取胜的,而不是靠指挥能力。历史上比“内战”双方实力悬殊大得多的战争比比皆是,包括“独立战争”,最后很多都是以弱者的胜利告终。一位学者认为,只有在“彼得斯堡-里士满之战”后,南方的覆灭才似乎“不可避免”。在那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也许历史从来都是如此,它只源于某个人的一念之差或某件事的偶然发生。

从1861年4月12日到1865年5月9日,历时4年零27天的“美国内战”(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300多万美国人走上战场,62万(有人说75万或85万)人再也没能回家。其中,北方死亡36万,南方死亡26万,超过从“独立战争”到“越战”死亡人数的总和。8%的18岁到43岁的白人男人战死,还有6万人终生残废。当和平终于降临时,人们已无力庆祝,因为他们的心早被悲伤填满。1864年11月21日,林肯在给波士顿的比克斯比太太(Mrs. Bixby)的信中向这位英雄的母亲致敬。这位母亲失去了5个儿子。可是,正如林肯所说,“任何语言都无法解除如此重大的损失带来的痛苦”。没有任何母亲愿意做英雄的母亲,她们只想让孩子们回家。这场为了捍卫联邦和解放黑奴而进行的战争值得吗?这个问题也许永远会被后世反省和探讨。

战争是对南方毁灭性的打击,它不仅杀死了四分之一的白人男人,也杀死了五分之二的牲畜,破坏了二分之一的农业器械,摧毁了上千英里的铁路,把成千上万的农庄变成荒野。黑奴的解放瓦解了南方农业生存的基础,三分之二的财富消失了,战前富裕的南方变成了战后的经济沙漠,以至于从1860年到1930年是南方经济发展最慢的时期。南方的衰落也导致了财富的重新分配。从1860年到1870年,南方的农业和制造业产值下降了46%,而北方同期增长了50%;1860年,南方GDP占美国的30%,1870年降到12%;1860年,南方的人均产值与北方相当,1870年北方的人均产值比南方高出56%。这是南方人为他们的自由付出的经济代价。

南方的“失”就是北方的“得”,“满目疮痍”这个词只适用于南方,北方是另一番景象。工业化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煤钢产量只在战争的第一年有所下降,到1864年,在失去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北方钢产量超出战前整个国家产量29%,煤产量超出21%。在四年的战争中,北方的铁路长度增加了50%,伊利运河的航运量增加了50%。除纺织业外,1864年的制造业比战前增长了13%。战时的金产量保持稳定,铜产量增长了50%,银产量增加了4倍,内华达(Nevada)成为第36个州(“银州”)。1860年,美国需要大量进口枪支等武器去装备不到2万常备军;1864年,美国工厂生产的武器足以装备100万现役军队,美国海军也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北方不仅生产了足够的武器,也生产了足够的黄油和面包。尽管南方各州分裂出去,50万农民应征入伍,北方在1862和1863年的小麦产量仍然超越了战前的最高年份1859年;尽管需要供应大批军队和平民,北方在战时的小麦、玉米、猪肉、牛肉的出口量比战前翻了一倍,帮助缓解了欧洲因歉收导致的粮食危机。这一切要归功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如我们在前面的故事中所述(参看《美国的故事(140)- 蜕变》),“内战”不仅没让美国陷入衰退,反而催生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经济上的改变带来的是政治上的改变。从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到1861年“内战”爆发,72年中的49年由“南部邦联”州的人出任总统,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国会,26位众议院发言人中有23位南方人,24位参议院议长是南方人;最高法院永远是南方人占多数,35位大法官中的20位来自“蓄奴州”。然而,“内战”结束一个世纪之后才出现了第一位来自原“南部邦联”州的总统;“内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没有一位众议院发言人或参议院议长来自南方,这50年中被提名的26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只有5位南方人。随着南方的财富和政治地位的消失,南方的绅士阶层也消失了,战前那种以种植园主为代表的绅士文化一去不复返。

这些数字显示了美国社会剧烈的、永久性的转变。南方败了,败得彻底,败得绝望。但是,这不意味着南方人的抗争没有意义,不意味着他们背叛了国父们的初衷因而成为历史的弃儿。没有人能抹杀南方人的历史功绩,没有人能否认南方人为美国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当年,是南方人塑造了新大陆殖民地的繁荣,是南方的革命领袖带领美国赢得独立,是南方的国父们护佑年幼的共和国走过懵懂岁月。南方人杰斐逊起草了《独立宣言》,南方人华盛顿主动放弃了权力,南方人麦迪逊起草了《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南方人马歇尔确立了美国的司法独立,南方人杰克逊开创了民主制度,南方人波尔克完成了昭昭天命的梦想。从某种程度上说,北方人享受的自由、平等、繁荣、富裕得益于南方人的天才、智慧、和勇气,得益于南方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诚然,南方的奴隶制变成美国的枷锁,南方社会缺乏北方的公平,但一个完全公平的社会从来没有存在过,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正如南方人不能享有所有的荣誉,他们也不应承担所有的罪责。

今天,当人们说起美国和美国文化,他们首先想到是自由主义、资本主义这些现代元素,以及纽约、波士顿、洛杉矶这些大城市代表的现代文明,似乎这是美国的“主流文化”,而南方被边缘化了,似乎总显得有点“不入流”。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北方是“内战”的胜利者。实际上,“内战”前,南方的绅士文化和农业文明才是美国的“主流”,北方的银行家、商人、工厂主被视为暴发户,为绅士们所不齿。战前,美国的“标准形象”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移民们的“美国梦”往往始于一方土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奔城市。南方人维护的正是国父们的理想:制约联邦政府的权力,保护州权,独立的绅士阶层和小农经济,远离资本的束缚,等等。北方“共和党”的主张才是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颠覆,是对建国理念的革命。国父们的理想没变,南方人没变,是北方人变了,是北方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变成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像“内战”这样如此彻底地改变了美国,它以如此残酷又激烈的方式给了美国“自由的新生”(new birth of freedom )。一位哈佛教授在总结“内战”时说:“内战开辟了一个巨大的鸿沟,隔开了之前发生的一切和之后发生的一切以及将来会发生的一切,我现在生活的国家仿佛已经不是我出生的国家。”

让我们回到1865年4月11日。李将军投降的消息传到华盛顿,首都的街道立刻聚集起激动的人群,欢呼雀跃地涌向白宫。林肯在白宫的阳台上对人群讲话,表达重建南方的心愿,他也希望给那些在战争中为联邦做出牺牲和贡献的黑人以选举权。听众中有一个叫约翰·威尔克斯·布斯(John Wilkers Booth)的26岁的演员。他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这意味着黑人的公民身份。”他的内心在咆哮:“上帝啊,我要制止他!这将是他此生最后一次讲话。”

布斯将怎样实施他的阴谋?林肯的命运,美国的命运,将怎样被一个26岁的年轻人改变?请看下一个故事:刺杀林肯(上):受难日。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44 Responses to 美国的故事(156)- 我们都是美国人

  1. 思念如燕 says:

    这一章展现的双方情景都是极其令人动容的,格兰特作为战胜的一方并没有趾高气扬,而是认为“让美国人血流成河的胜利有什么好庆祝的?”;李将军虽败犹荣,并没有将国家拖入无休止的游击战、甚至人体炸弹复仇那样的境地,体面的认输。也算是这场悲剧性的战争中唯一能闪耀出人性光辉的情节吧。
    毕蓝姐写的好看!

    • Blueberry says:

      谢谢!
      人性嘛,是呀,折腾了四年了,到最后总要好好表现一把。流了那么多血之后,该有些温情了。
      内战写完了,还有点空虚呢,哈哈。

  2. Anonymous says:

    从建国理念到分歧的争端,无处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3. happyyizhou says:

    终于更新了,这集老师应该花的时间比较多,有很多总结性的段落。内战结果有很多偶然性,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之前上学时学到美国内战,没有太多关注,现在才知道美国内战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翻天覆地的关系。英美人很有绅士风度,不像二战时的日本,但是二战德国属于欧洲文化,为什么也这么凶残呢。是不是欧美人只对自己人好,对外族也跟德国人一样不怎么样?美国人历史上对外族,对菲律宾,对日本,韩国,对中国都还不错

    • 思念如燕 says:

      欧洲文化这个概念太宽泛了,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差异就非常大,欧洲大陆东欧和西欧差异也巨大。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不客气的说过“近代世界的大部分灾难都是欧洲大陆酿成的,而大部分的解决方案都是英国人的贡献”。英美的价值观才是比较接近的,欧洲大陆或者说整个世界“自由,民主”的价值观都是从英美而来。

      • happyyizhou says:

        希腊,罗马就有民主了,欧洲起源于他俩。以前读到《罗马人的故事》,读到选举护民官的时候,被震撼到了,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中国清朝以前那么长的历史,从来没有选举的概念,从来没人提出来过。而罗马相当于中国的汉朝,希腊就更早了,那么早就通过选举来确定领袖了。想请教下老师。

        • 思念如燕 says:

          确实如此,罗马继承自希腊,所以其实都是起始于古希腊。我觉得问题不应该是中国为什么没有,没有是很正常的,亚洲,非洲大陆那么多国家都没有。问题应该是古希腊为什么会有民主,有才是不正常的,哈哈。就像华盛顿为什么不想国王,不想才是不正常的。

          • happyyizhou says: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思想家提出来村长或者县长由村民选举产生这么个想法呢,几千年那么多人哪怕有一个人,在某个散文或者诗歌里提出一下这个想法,都没有。而欧洲因为有希腊这里开了头,一直就有了选举的思想了。

        • Blueberry says:

          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战国时燕王哙去世时就把王位禅让给相国,据传说秦孝公也想把王位让给商鞅,只不过商鞅没要罢了。但不管怎样,“天下为公”的观念确实是一个缺失的基因,这就是宿命吧。我想希腊的民主可能跟城邦共和国有关,毕竟民主对小国寡民来说是比较有效又容易推行的。

          • 思念如燕 says:

            秦孝公和商鞅这个例子,商鞅不是不想要是不敢要,秦孝公也不见得是真让说不定是试探,这种君臣互相试探的把戏历史上太多了。燕王哙这个例子应该是真心的。说明上古时期人心还没有被商鞅,韩非子之流毒害那么深,保留有远古的淳朴,甚至是动物也该有的淳朴(常看动物世界的话应该有体会)。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后,也就是史学家所说的周秦之变,中国人就陷在表面仁义礼智,内心鸡鸣狗盗的泥潭里无法自拔,在政治领域两千多年里到今天都未曾闪现过一丝人性的光辉。

    • Blueberry says:

      是的,内战对美国的影响太大了,改变了发展方向。
      美国政府对自己人好主要是因为他们是自己人选出来的,不好就会被赶下台,所以要拼命讨好选民。美国又是个移民国家,对(合法)移民也不错,对外国人比较友好。德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与英美等海洋国家不太一样,大陆国家似乎更固执、更僵硬一点,灵活度稍差。当然,跟历史、传统、文化、宗教都有关系。

      • Anonymous says:

        这一章写得很有激情。 当然,其它章节写得也很好,能感受到作者是花了精力的。

        作者在上面的评论里提到”美国又是个移民国家,对(合法)移民也不错,对外国人比较友好。” 实在不敢苟同。

        美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歧视移民(无论合法还是非法移民)从来就没间断过。仅以对华裔或亚裔的歧视和迫害( 指oppression, persecution, discrimination, or hatred of people as an ethnic group or a nation),远的有“Chinese Im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s”(https://history.state.gov/milestones/1866-1898/chinese-immigration),当今有”Anti-Asian hate crimes rose 73% last year, updated FBI data says” (NBC News 10/26/2021, https://www.nbcnews.com/news/asian-america/anti-asian-hate-crimes-rose-73-last-year-updated-fbi-data-says-rcna3741)。希望作者在继续写《美国的故事》时不要忘记写美国的移民章节–对待盎格鲁-撒克逊移民和非盎格鲁-撒克逊移民是完全不一样的。爱尔兰移民,意大利移民也都曾被歧视和迫害过。

      • Do Not Forget says:

        “对(合法)移民也不错,对外国人比较友好.” — 不同意你的结论。历史上,歧视迫害新移民,外国人的事件屡见不鲜。1882年的排华法案, 二战时囚禁日裔美国人,近两年被煽动起来的日益增多的对亚裔的暴力犯罪,等等。

  4. Garfield says:

    内战改变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内战的某些临时措施留到了现在, 比如个人所得税…..
    所以人们怕政府的权力过大, 即便只是临时, 权利交出去想再收回来就难了…..

    • Blueberry says:

      是呀。所以,人民对政府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权利,放弃自由。过去的二百多年,美国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了,如果不加制约,它可能会为所欲为。当初宪法设计制约与平衡的结构还是有道理的,即便如此,也很难挡住日益膨胀的权力。

    • Anonymous says:

      内战后个税就停收了呀。1913年才通过第16修正案开始收的。

  5. Anonymous says:

    久违真没好的文章了,今天一次性补了拉下一年的课程,谢谢blueberry!!

  6. Anonymous says:

    这么好!

  7. Anonymous says:

    这一章写得很有激情。 当然,其它章节写得也很好,能感受到作者是花了精力的。

    作者在上面的评论里提到”美国又是个移民国家,对(合法)移民也不错,对外国人比较友好。” 实在不敢苟同。

    美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歧视移民(无论合法还是非法移民)从来就没间断过。仅以对华裔或亚裔的歧视和迫害( 指oppression, persecution, discrimination, or hatred of people as an ethnic group or a nation),远的有“Chinese Immigration and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s”(https://history.state.gov/milestones/1866-1898/chinese-immigration),当今有”Anti-Asian hate crimes rose 73% last year, updated FBI data says” (NBC News 10/26/2021, https://www.nbcnews.com/news/asian-america/anti-asian-hate-crimes-rose-73-last-year-updated-fbi-data-says-rcna3741)。希望作者在继续写《美国的故事》时不要忘记写美国的移民章节–对待盎格鲁-撒克逊移民和非盎格鲁-撒克逊移民是完全不一样的。爱尔兰移民,意大利移民也都曾被歧视和迫害过。

  8. Ptfree says:

    写得真好,迫不及待的想看下一节了🥺

  9. Anonymous says:

    十二月初了!…………请作者不要有压力,只是想告诉你,我们在期待你的故事,但是不想打搅你和家人的节日快乐!

    • Blueberry says:

      哈哈,谢谢提醒!我现在在欧洲,明天就回家啦!下星期可以贴上。感谢你的耐心,也希望你和家人健康快乐!

  10. 彭彭 says:

    美国内战才更符合“兄弟阋于墙”的形容。中国内战则被规划成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格兰特的助理是印弟安人,这真让人意想不到。

  11. Blueberry says:

    是呀,格兰特种族观念较淡,也比较平易近人,这可能和他的平民出身有关。帕克自幼聪明好学,本来想当律师,却被告知只有白人才能当律师。他没有放弃学习,努力营造自己的事业。他和格兰特是老朋友,战前住在同一个镇上。后来,格兰特当了将军,就请帕克给自己当助理了。这是缘分。

  12. Anonymous says:

    这一章“156 我们都是美国人“之后有新的post 吗?我没看见。谢谢!节日快乐!

    • Blueberry says:

      正在写,很快就贴上。抱歉,这次隔得有点长,出去玩了几天,回来又生病(不是新冠)。快了。
      谢谢!节日快乐!

  13. Anonymous says:

    这之后有新的post 吗?

  14. Anonymous says:

    不急!take your time and take care!

  15. 彭彭 says:

    毕蓝老师,文中有一处可能有误。罗伯特李并不是华盛顿的外孙女婿,而是继曾孙女婿。step great granddaughter’ husband. 您可以再核实一下。

    • 彭彭 says:

      我自己再更正一下,应该是继重外孙女婿。关于曾和重,我弄混了。

      • Blueberry says:

        对。华盛顿和妻子玛莎没有孩子,玛莎与前夫的儿子John Parke Custis是华盛顿的继子。John的儿子是George Washington Parke Custis。George的女儿Mary是Lee的妻子。好复杂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