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163)- 最后的边疆

在北美洲的西北角有一片三面环海的1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北临北冰洋,东南与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接壤,西北角隔着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与欧亚大陆相望,南面是太平洋。它的名字叫阿拉斯加(Alaska),源自当地原住民的语言,意思是“大陆”。在欧洲人来到之前,原住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1728年,生于丹麦的俄国航海家维他斯·约翰森·白令(Vitus Jonassen Bering)率俄国船队驶过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白令海(Bering Sea)和白令海峡,证明了美洲与亚洲之间被海峡隔开。1741年,白令再次来到这里并在阿拉斯加南岸登陆。然而,他不久就病倒了。1741年12月,他死于白令海中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岛后来被命名为白令岛(Bering Island)。

红色是阿拉斯加,白色是下四十八州(美国本土)

白令虽然未能进一步探索美洲大陆,却为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提供了向北美渗透的契机。公元9世纪起源于今俄罗斯南部及乌克兰基辅地区的俄罗斯是嗜土如命的帝国,它在吞并东欧大片土地的同时也把触角伸向亚洲的西伯利亚(Siberia)地区。到17世纪末,俄国已经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然而,它的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东北亚已收入囊中,美洲还远吗?在白令的探险之后,俄国便开始了殖民北美的尝试。俄国的殖民活动主要是通过隶属沙皇的半国有“俄罗斯-美洲公司(Russian American Company)”(简称“俄美公司”)进行的。阿拉斯加的气候就一个字:冷,有人把它叫做“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在这儿定居可不容易。尽管如此,不屈不挠的俄罗斯人还是坚持着向北美大陆缓慢地渗透。俄美公司用了一个世纪把阿拉斯加从最初在南部几个小岛上的定居点做成占据整个北美西北部的大殖民地,使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帝国。

俄美公司的动物皮毛和捕鱼生意获利尚可,但阿拉斯加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俄国在这片土地上干不成其它事,人丁最兴旺的时候也没超过3千俄国人。长期以来,殖民地一直处于亏损或不景气状态。沙皇不甘心,老想着往北美大陆南边“蹭一蹭”。1821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宣布把阿拉斯加的“领海”往南推至北纬51度,不许其它国家在此捕鱼或航行。这下戳痛了英国(加拿大)和美国。两国联手,软硬兼施,迫使沙皇收回成命,俄属阿拉斯加只好又缩回冰天雪地中。这件事直接催生了“门罗主义”(参看《美国的故事(97)- 门罗主义》),也让美国开始注意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美墨战争”后,美国商船频繁地驶入太平洋,太平洋沿岸的阿拉斯加渐渐地有了存在感。当然,此时的美国人做梦都没想过将阿拉斯加据为己有,谁在乎这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呢?

就在人们以为阿拉斯加会永远这样“岁月静好”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引发巨变的是1853年10月至1856年3月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到1853年为止,俄国在历经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的改革和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的扩张之后已成为欧洲强国,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让它变成名副其实的“欧洲宪兵”。沙皇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便跟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杠上了。战争的起因与宗教及欧陆霸权有关,一方是俄国和希腊,另一方是奥斯曼土耳其、英、法等国。英法不想看到俄国一家独大,这是它们出手帮奥斯曼土耳其的主要原因。仗打了两年零五个月,沙皇求和,各方签订《巴黎和约》。“克里米亚战争”是沙皇俄国由盛转衰的拐点,农奴制的俄国败给工业化的英法,俄罗斯帝国的对外扩张被阻止,各种社会问题总爆发,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都缓不过劲儿来。失败也唤醒了俄国的知识分子们,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国家,呼吁进行彻底的改革,向西欧学习,实现现代化。

1855年3月,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前一年,一位比较“现代”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继位。这位沙皇被称为“解放者”(Alexander the Liberator),他最大的成就是于1861年废除了延续一百多年的农奴制。他还推行了其它改革,比如改良司法体系,选举法官,废除体罚,鼓励地方自治,废除某些贵族特权,等等。亚历山大二世对土地,特别是那些油水不大的土地,没有像他祖先那样的狂热。俄国在克里米亚的失败让沙皇不得不考虑阿拉斯加的安危,毕竟它与英属加拿大接壤。要是英国陆军从加拿大或皇家海军从海上进攻阿拉斯加,俄国基本上毫无还手之力。与其这样白白地丢掉,不如卖个好价钱。此时的俄国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急需资金。阿拉斯加实在无钱可赚,可捕的海獭濒临灭绝,每年的管理费超出利润,加上地广人稀,根本管不过来。这块“鸡肋”留在手里有何意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此时的俄国想“脱美入亚”,从向东扩张变成向南扩张,放弃北美,转而蚕食中国,中国北部和东北部可比阿拉斯加诱人多了。于是,中国倒了大霉,美国交上好运。

尽管沙皇急着出手,但卖国土不同于卖商品,最要紧的是找个好买家。这个买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跟英国有仇;二,与俄国交好或没威胁;三,出得起钱。沙皇和他的大臣们拿着地图把世界各国筛了一遍,符合这仨条件的只有一个:美国。不仅如此,一个美属阿拉斯加将把英属加拿大和俄国的西伯利亚隔开,不仅能有效地钳制英国在温哥华岛上的海军基地,也将成为俄国与英国的缓冲地带(俄国真的不愿再直面强大的皇家海军)。1859年底至1860年初的冬天,俄国驻美大使斯托克尔男爵(Eduard de Stoeckl)开始试探美国官员的口风,当时,与他联系的主要是布坎南政府的助理国务卿约翰·阿普顿(John Appleton)和参议员威廉·格温(William Gwin)。这俩倒是对阿拉斯加挺感兴趣,说美国可能愿出500万美元。这个价过低,显然不太现实。1860年11月,“共和党”人林肯当选,布坎南政府于1861年3月到期走人,这事儿便不了了之。新任国务卿威廉·西沃德跟斯托克尔的关系不错,算是好朋友。无奈,“内战”爆发,一打就是四年,谁还顾得上阿拉斯加?

1865年4月,“内战”结束,林肯遇刺身亡,西沃德也受重伤,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保留了林肯的内阁,特别是国务卿西沃德,他是约翰逊最倚重的人。约翰逊偏执的性格、缺失的政治技巧、种族歧视的政策让自己众叛亲离,国会成了总统的天敌,内阁成员纷纷出走,约翰逊本人也被弹劾。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西沃德坚守岗位,周旋于白宫与国会之间,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行。他没撂挑子的原因之一就是购买阿拉斯加的谈判。“内战”一结束,斯托克尔男爵就重启谈判,希望美国人能赶紧给个说法。此时,约翰逊总统一天到晚忙着怼国会,为重建计划打得不可开交,谈判完全由西沃德主持。 西沃德年轻时热衷于捕鲸、旅游,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没事儿就想去看世界的人可不多,西沃德就是其中之一。经验告诉我们,不爱旅游的人不是好国务卿。 十多年前,当大多数美国人还不知道阿拉斯加在哪里时,参议员西沃德就认定这片冰天雪地早晚是美国的。现在,大多数美国人的眼光都在重建上,没有人关心阿拉斯加,国务卿西沃德却拒绝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事实上,没有人比西沃德更明白阿拉斯加的重要,因为他有个与前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同样的野心,那就是将整个北美大陆并入美国。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格局往往是在众人皆醉的时刻体现出来的。

谈判于1867年3月开始。西沃德最初给的价像7年前一样也是500万美元,斯托克尔还是不同意。3月29日,双方加班加点地谈了一整晚,总算在3月30日凌晨4点达成协议,以720万美元成交(相当于2021年的1亿4千万美元),平均每英亩2美分或每平方公里4.74美元,单价比六十四年前的路易斯安那便宜了一半(路易斯安那平均每英亩约4美分)。西沃德大功告成,约翰逊也没拖后腿,立马将合同转交参议院讨论。4月10日,参议院以37比2的多数近乎全票地批准了“阿拉斯加购地案”(Alaska Purchase)。众议院领袖史蒂文斯专门写信祝贺西沃德,称这将是他最伟大的成就。1867年10月18日,阿拉斯加正式被俄国转交给美国,它终于成了西沃德在美国版图上留下的脚印。美国人以为他们扩张的脚步会就此停止,因为阿拉斯加已经太远了,远得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那绝对是他们“最后的边疆”(The Last Frontier) 。 但他们没想到,“最后的边疆”不是尽头,阿拉斯加之后还有古巴、菲律宾,还有夏威夷。

公众舆论大多支持购地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多一块地总是好的。有些人像西沃德一样坚信阿拉斯加是片富饶的土地,且有助于亚太地区的贸易。当然,反对声也不少,主要是觉得阿拉斯加太冷,不能种庄稼,不能放牧,什么都干不成,人口不到3万,太不宜居了。花这么多钱买了个寂寞,值得吗?有报纸把阿拉斯加称为“西沃德的愚蠢错误”(Seward’s folly)或“西沃德的冰柜”(Seward’s icebox),指责西沃德把纳税人的钱浪费在“北极熊的花园”(Polar bear garden)。看上去确实如此。在美国拥有阿拉斯加的最初的三十年中,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发生,大家都快把这块“飞地”给忘了。1896年,人们在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默默无闻的“飞地”一夜之间名闻天下,就像1849年一样,淘金者们蜂拥而至,捕鱼业、皮毛生意(海豹皮)也日益繁荣。直到此时,美国人才慢慢回过味来,阿拉斯加好像还是有价值的哈。

因人烟稀少,阿拉斯加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1912年,阿拉斯加终于成为美国领地(Alaska Territory)。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7个月后,夏威夷成为第50个州。1968年,阿拉斯加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今天的阿拉斯加是美国第二大产油气州,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石油、天然气。 三面环海的阿拉斯加拥有漫长的海岸线(长度超过美国本土的海岸线), 阿拉斯加海域是世界上最大最富绕的渔场之一,经济价值极高的大马哈鱼(Salmon)(太平洋鲑鱼)占美国总产量的90%,美国因此成为世界最大的太平洋鲑鱼的产地。其它海产品也很丰富,如果阿拉斯加是个独立的国家,它的海产品出口量稳居全球前六位。林业、矿业、旅游业都很发达,阿拉斯加的国家公园数量全美第一,兰格尔·圣伊莱亚斯(Wrangell – St. Elias National Park & Reserve)是美国最大的国家公园,面积是黄石公园的六倍。美丽富饶的阿拉斯加是西沃德送给美国人的最好的礼物。

170多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超过了第二(德克萨斯)、第三(加利福尼亚)、第四(蒙大拿)大州面积的总和。阿拉斯加的加盟使美国领土增加到930多万平方公里,从濒临两大洋的国家变成濒临三大洋的国家,战略意义远远超越了经济利益。在世界各国争夺对北冰洋控制权的今天,阿拉斯加便是美国的“近水楼台”。阿拉斯加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为美国赢得了战略纵深。想象一下,在美苏争霸或美俄冲突中,如果阿拉斯加是俄国领土,部署着俄国导弹,会是个什么局面?那简直就是达摩克利斯之剑(Sword of Damocles)呀,随时可能从天而降,刺穿美国。敢不敢动?

西沃德热衷购买阿拉斯加也是想为约翰逊总统挽回些声望,让他日子好过一点。然而,这个目的落空了。约翰逊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以一票之差勉强逃过被弹劾下台的命运(参看上一个故事),他的总统生涯毫无悬念地一败涂地。约翰逊将怎样走完剩余的任期?他的继任者是谁?请看下一个故事:重建和平。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14 Responses to 美国的故事(163)- 最后的边疆

  1. 思念如燕 says:

    毕蓝姐,五一快乐啊!
    西沃德的对美国历史功绩,甚至间接的对世界历史的功绩,确实堪称了不起。
    另外,选择朋友和伙伴是多么重要,一定要目光长远,至少要能做不为了短期利益而与恶棍交朋友,为害无穷。古巴人如果不是数目寸光,一直以美国为友,也不至于是今天这幅光景。

    • Blueberry says:

      节日快乐!希望一切都好。
      西沃德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有长远眼光、开放心态、现代意识的美国人,为林肯和约翰逊当了八年国务卿,功在社稷,是美国人的福气。

  2. 思念如燕 says:

    毕蓝姐,五一看了一部老电影《冷山》,不知道影片所描述的南北双方士兵丑陋的情节有多大真实性?还有南北双方招募士兵各是什么政策?强制性的义务兵制还是合同兵?为啥主人公英曼要往回逃呢?

    • Blueberry says:

      我没看过《冷山》,但看了《蓝与灰》。战争开始时,大家还有些兄弟情,后来就越来越凶恶了。南方和北方都可以用钱免兵役,南方拥有20个奴隶的人可免兵役,北方人可以出钱雇人替自己服兵役。总得说来,南方当逃兵的人比北方多。一是因为北方人知道自己为何而战,逃兵较少;二是南方兵待遇太差,吃不饱穿不暖的;三是南方的经济危机让人们担心自己家庭的处境,在拯救国家之前先要拯救自己的家,大家都忙着往家跑。
      我要找机会看看《冷山》。

      • 思念如燕 says:

        简单查了一下,内战打的确实凶残,在此之前美国都是志愿兵制度,内战变为了义务兵制,这就让战争的规模烈度骤然变大,以至于死了那么多人,目前好像又恢复了志愿兵制度。看来宪法有必要加一条修正案,非因受到外部侵略不得使用义务兵制度。
        不知在内战中,阿米绪是否可以避免参战?

        • blueberry says:

          南方人少,战争开始不久就实行了义务兵役制,北方到最后才实行(至少理论上如此)。Amish 的宗教信仰使他们拒绝参与战争,内战中有极少数参军,但大多做后方工作,很多当了逃兵。南方和北方的Amish都可以交钱免兵役或雇人替自己当兵,比如,在弗吉尼亚,他们要交$500。但北方稍好,有些州,比如宾夕法尼亚,州立法使他们完全免兵役,不用交钱。
          今天,他们和与他们有类似信仰的人是可以免兵役的。

  3. Anonymous says:

    你写得好棒啊!

  4. 彭彭 says:

    多了阿拉斯加,美国增加了很大的战略纵深。这笔买卖现在看来是一本万利,可见当时的政治家们还是很睿智的。

    • Blueberry says:

      是的。阿拉斯加虽然不太宜居,但资源丰富,是战略要地。没有它,美国可就被动了。特别是现在,几个大国又争着渗透北冰洋,美国可以堂而皇之地说自己是北冰洋国家,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过,当时的西沃德倒是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整个北美,甭管哪块地儿,甚至加拿大,都是美国的,只有这样美国才安全。

  5. happyyizhou says:

    克里米亚战争阻止了俄国在欧洲的扩张,然后俄国卖了阿拉斯加一门心思在亚洲扩张,把东北的出海口都吞并了,直到日俄战争阻止了俄国在亚洲的扩张,不然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都危险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