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43)- 蒙莫斯之战

1778年3月,美法联盟正式形成。法国国王路易十六(Louis XVI) 准备派法军赴美参战,北美战场上的力量对比开始转变。英国不但要顾及北美大陆,还要考虑西印度群岛和其它殖民地的安全,立刻觉得有点力不从心。1778年4月,威廉·豪将军辞去北美英军总司令一职,他终于可以离开这个让他心力交瘁的地方了。

自从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年。威廉·豪几乎打赢了每一场战斗,却没有赢得战争。他可不像华盛顿那么习惯失败,一个萨拉托加就让他万念俱灰。他将面对的是议会的质询:这场早已应该结束的战争为什么还在继续?豪将军的回答应该是:谁让我碰上那个既不会打仗又不会投降的华盛顿呢?

也许,华盛顿私下里会为威廉·豪的离去感到遗憾。三年来,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感受对方,还从间谍的眼中看到了彼此的点点滴滴。比如,华盛顿很清楚威廉·豪跟哪个女人夜夜春宵,威廉·豪也知道华盛顿掉过几滴眼泪,发过几次脾气。从私人角度,华盛顿一点也不讨厌豪,因为他知道,豪将军是个真正的绅士。华盛顿曾无数次地想象革命失败的后果,他毫不怀疑自己或死于乱枪之中或走向绞刑架。他无数次地问:如果我死了,威廉·豪会怎样对待玛莎和孩子们?他会杀死她们吗?他会烧毁弗农山庄吗?每一次,他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确信,如果他与美国的自由一起死去,威廉·豪一定会善待他的家人。这可能就是绅士间的心照不宣吧。

5月18日,为了给豪将军送行,英军的高级军官们办了个盛大的派对,连吃喝带跳舞,玩得昏天黑地的。就在这天晚上,一小股大陆军悄悄地靠近费城附近的百伦山(Barren Hill),探测英军的动静。带领这支队伍的,是20岁的拉法耶特侯爵。

原来,威廉·豪辞职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大家也搞不清英军下一步作何打算。华盛顿需要试探一下英军的部署。他刚把这个计划说出口,拉法耶特就嚷嚷“我去!我去!”华盛顿倒是相信他的能力,就答应了。这是拉法耶特第一次独自领兵。华盛顿就像送自己的儿子出征一样,千叮咛万嘱咐,把旁边的人听得直想乐,他们从来没见过寡言少语的总司令这么罗嗦。也难怪,拉法耶特刚来北美时19岁,虽然已为人父,但大家都把他当小孩儿,连他的朋友给他寄钱时都不直接寄给他,而是寄到华盛顿那儿,让华盛顿每个月按数给他“零花钱”。华盛顿当惯了“家长”,眼看着拉法耶特在自己身边一天天“长大”,从男孩变成男人。现在,在渴望单飞的“儿子”面前,他很自然地变成了絮絮叨叨的父亲。

临行前,华盛顿再三告诫拉法耶特,不要在“绝地”扎营。否则,敌人一包围就没处跑了。拉法耶特答应得好好的,一出门就忘到九霄云外。他光顾着兴奋了,哪里还想那么多。他偏偏把营寨扎在百伦山。一面是悬崖峭壁,另外三面除了中间有一片树林外,其余的都是缓和的山坡。

5月19日,英军听说大陆军在百伦山,立刻派出五千人马。20日,威廉·豪又派来六千人。拉法耶特一共才两千二百人,英军为什么这么小题大做呢?一是因为威廉·豪想表现一种强硬的攻势,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太想抓住拉法耶特了。拉法耶特年纪不大,却是个大名人。他对美英双方都很重要,因为他不只是个将军,更是一个“象征”,特别是当法国卷进战争的时候。如果抓住他,英国就可以警告全世界:凡是跟英帝国作对的都没好下场,不管你的后台是谁。

英军上下也都把拉法耶特当孩子看,认为他除了出身高贵,没什么真本事。大家都称他为“法国男孩”(French Boy)。英军从三面包围百伦山,只有那片树林没派兵防守,因为谁也不相信一个堂堂正正的将军会去钻树林。要是换别人,碰到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降。

拉法耶特的脑袋里可没那么多规矩。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你们把大路封了,我就进林子,抄小路,没什么丢人的。他趁英军还没合围,让大部队悄悄地从林中转移,绕出了英军的包围圈。但他不想就这么悄悄地走了,非要给英军捣捣乱不可。他让一小部分战士分成几拨,从林中瞄准英军打,打几枪换一个地方,好像里面藏着千军万马似的。英军以为大陆军还在林中,不停地向林中射击,还从不同的方向向树林推进。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拉法耶特早就没影儿了。

“百伦山之战”虽不是什么胜利,但拉法耶特从英军的重围中全身而退,没损失一兵一卒。他临危不乱,表现出成熟的判断力和灵活的指挥技巧。谁还会小看这位年轻的将军呢?今天的百伦山早已改名为“拉法耶特山”(Lafayette Hill),向后世讲述着一个风云灵动的故事,也讲述着一段意气飞扬的青春。

5月24日,豪将军离开费城回国。同一天,亨利·克林顿(Henry Clinton)继任北美英军总司令。克林顿一直是威廉·豪的副将,因纽约之战有功,被英王封为骑士。克林顿出身贵族,但他家没有豪家那么显赫。在性格上,克林顿远不如威廉·豪有人情味。他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看上去就是个冷血动物。但在战场上,克林顿是个更高明的将军。如果豪在波士顿和纽约都采纳克林顿的意见,华盛顿早就完了。英军已丧失消灭“美国革命”的最好时机。如今,大陆军成了气候,法国又卷了进来,想结束北美的战争谈何容易。克林顿一点也不想当这个总司令,他向英王打了N个报告,请求退休。乔治三世就是不答应,还说他是“唯一能拯救北美的人”。克林顿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为了应付法国的进攻,伦敦不得不把五千英军从费城调往西印度群岛。这样一来,北美的摊子就得缩小了。克林顿奉命放弃费城,把军队集中到纽约去。对海上霸主英国来说,河港费城的军事价值没法跟海港纽约比。

5月底,英军开始准备撤离。克林顿做事就像他为人一样,很理智。他严禁毁坏私人财产,还特地保护一些美国革命领袖的房子,比如富兰克林和罗伯特·莫里斯的家。本来,英军可以从水路撤离,但很多保王党人怕革命派回来“秋后算账”,都要求与英军一起走。乔治三世也指示不能撇下他忠诚的臣民不管。英军携民同行,人就多了,费城港的船装不下,只能大家一起先走陆路,到新泽西后再转水路。其实,保王派没必要太紧张。华盛顿进城后立刻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尽快恢复正常秩序,没搞反攻倒算。双方的克制和宽容使费城在“易手”的过程中免于灾难。

华盛顿得知英军要走陆路,觉得机会来了。他立刻召集军事会议,提出在适当的地点拦截英军。如果干得漂亮,没准儿还能把他们一举歼灭,结束战争。此时,英军大约一万人,大陆军一万五千人。经过在锻造山谷一个冬天的训练,大陆军的水平已今非昔比。华盛顿迫不及待地想检验一下这支“新军”的战斗力。可是,当他说出自己的打算时,却听到一片反对声。其中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查尔斯·李将军。

还记得查尔斯·李吗?1776年12月,纽约之战后,他忙着与华盛顿争夺总司令之位,却没料到在新泽西被英军抓获(参看《美国的故事(37)- 美国危机》)。当时,大陆军手中没有相当级别的英军战俘,没法交换。直到1778年4月,华盛顿才有机会用一个英军军官换回李将军。在被俘前,李就是仅次于华盛顿的高级将领。他回来后官复原职,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华盛顿亲自出营接他,请他一起检阅部队。可是,李将军心中对华盛顿的蔑视一如既往。

李将军反对这个计划的理由听上去也算合理。他说,亨利·克林顿不是威廉·豪,他谨慎、冷静、果敢,心狠手辣,绝对不是个好惹的主。在撤退过程中,克林顿一定会做周密的安排,防范各种可能的攻击。他不来找你麻烦就不错了,你还主动去招他,那不是找死吗?即使现在大陆军进步了很多,但跟英军比起来还是小玩闹。

华盛顿说:“我们不试试怎么知道一定不行呢?”查尔斯·李冷笑一声:“克林顿在北美就没打过一次败仗,请问将军阁下,你打过几次胜仗?”这句话让华盛顿有点脸红,他沉默不语。旁边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可气坏了,他站起来想抢白李几句,但华盛顿一摆手拦住了他。纳森内尔·格林、安东尼·韦恩、斯图本、拉法耶特都赞成打,但其余大多数将军表示还是小心为是。最后,华盛顿做了个折中的决定:大陆军先尾随英军几天,看到有利战机再行动。只打英军的殿后部队,不与主力正面交锋。

6月25日,探马来报:英军已到新泽西的蒙莫斯(Monmouth Court House),队伍拉得有几英里长,看上去兵力分散。华盛顿决定出手。因为李将军军职最高,经验最丰富,华盛顿想请他率四千人于两天后发起进攻,华盛顿自己将率六千后续部队增援。李说:“这是拿鸡蛋碰石头。我不干!”华盛顿转向拉法耶特说:“侯爵,首攻的任务是你的了。”拉法耶特就像拣了个大元宝,高高兴兴地准备去了。

等华盛顿布置完毕,各位将军都领命而去,查尔斯·李却没走。他问华盛顿:“你怎么能把四千人马交给那个刚满20岁的男孩儿?”华盛顿说:“我对他有信心。”也不知道查尔斯·李到底咋琢磨的,好像忽然觉得拉法耶特要抢了他的功劳似的。他说:“不行,我不放心。还是我去吧。”华盛顿心里烦透了李的出尔反尔,但他知道,论军职,李有“优先权”;论经验,李确实更合适。他不想驳李的面子,也不想让拉法耶特失望。于是,他给首攻的部队又增加了一千人,让李和拉法耶特一起去,李为主将,拉法耶特为副将。拉法耶特很理解华盛顿的安排,没计较那么多。

1778年6月26日和27日据说是“百年一遇”的大热天,气温将近40度。别说打仗,在太阳底下待一会儿就能被烤化。大陆军还好点,反正也没像样的衣服,热了就扒光膀子。英军可惨了,规规矩矩地穿着羊毛做的厚重的军装,背着行李,在烈日下跋涉。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倒下,生生给热死了。马也一样。华盛顿那匹漂亮的白马就忽然扑倒在地,没气儿了。就是在这个要命的天气里,“蒙莫斯之战”拉开了序幕。

27日凌晨,大陆军开始进攻。克林顿果然非等闲之辈,他似乎早就料到这一手,不但把最强的兵力留在最后,还和查尔斯·康华利将军一起,亲自断后。大陆军起初打得很不错。可是,没多久,查尔斯·李莫名其妙地命令撤退。大陆军一下子乱了阵脚。拉法耶特一看不妙,赶紧派人火速给华盛顿报信,同时尽量组织有秩序的撤退。克林顿反守为攻,紧追不舍,形势越来越危急。

华盛顿正与格林将军和斯特林将军率部赶往前线,他还以为大陆军正在进攻,忽然收到拉法耶特的报告。华盛顿一提缰绳,纵马急奔。没多久,他就看见正往回跑的战士,接着,查尔斯·李也出现了。华盛顿冲到李面前,大声喝斥:“这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清楚!”李从来没见过华盛顿这么“没礼貌”,他一时竟没反应过来。然后,他结结巴巴地说:“你这些战士根本不是英军的对手。”华盛顿大怒:“你。。。(此处省略三个字)胆小鬼!你根本没给他们机会!”接着,华盛顿破口大骂,据说骂得“连树上的叶子都发抖了”。李还想狡辩,华盛顿道:“你马上给我滚!这儿没你的事了!”

别说李懵了,周围所有的将军都听懵了。虽然华盛顿从来不是个平易近人的领袖,更谈不上和蔼可亲,但他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而且要求所有的军官以绅士的标准自律。大家平时在他面前一个脏字都不敢带,更甭说脏话了。这回可好,总司令完全变了一个人,连爆粗口,就像一头发狂的狮子,吓得所有的人大气都不敢出。李后来回忆道:“从来没见过他这么激动,这么恐怖。”拉法耶特却是另一番心情。他在日记中写道:“太棒了!太过瘾了!太痛快了!我以前听别人骂人时从没觉得这么爽!。。。我从没见过他骂人,这是唯一的一次。”

盛怒之下的华盛顿赶走了查尔斯·李,命令各位将军带本部人马稳住阵脚,准备战斗。他和拉法耶特、汉密尔顿等继续向前冲去,他要亲自打头阵。两年前,在纽约之战中,华盛顿也是这样企图阻止败兵,可是没人理他。今天的大陆军完全不一样了。正在奔逃的战士们一看到华盛顿的身影,立刻不跑了,欢呼着聚到他身边,他们对他的感情已深入骨髓。华盛顿问:“你们想不想痛痛快快地打一仗?!”战士们喊声震天:“打!打!打!”华盛顿说:“听我命令!列好队形!孩子们,今天就是你以后告诉你的儿子、你的孙子、和你的孙子的孙子的那一天!今天属于我们!”

在华盛顿的亲自指挥下,大陆军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摆好了架势。15分钟后,英军的追兵就到了。双方枪炮齐鸣,开始了激烈的交锋。华盛顿骑在马上,来回奔走,指挥着战斗,也鼓舞着士气。一颗炮弹在离他不远处爆炸,溅得他浑身是土,他就像没看见一样。他还不知道,在英军的阵营中,有一个神枪手,正瞄准了他。可是,在最后那一秒钟,这位神枪手改了主意,没有扣动扳机,因为他认为射杀正在指挥战斗的军官是“不绅士”的行为。他不知道,他瞄准的就是华盛顿本人。如果他知道,他会做不同的选择吗?

斯特林将军、格林将军、韦恩将军也都相继率部投入战斗,大陆军在英军最强大的攻势面前不但立住了脚跟,还步步推进,最后,双方拼上刺刀。在烈日炎炎下,战斗进行了好几个小时,直到下午6点才结束。从技术上说,这是一场平局,因为谁也没占多大便宜。但对大陆军来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胜利。大陆军的伤亡低于英军,他们再也不是那支“业余水平”的“农民军”了,已经可以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职业军队一较高低。华盛顿握着斯图本的手说:“亲爱的男爵,这都是你的功劳。”所有参战的将军表现都很出色,但所有的将军都把最高的敬意留给了他们的总司令。拉法耶特写道:“他在马背上那高贵的身影,他的平静,甚至他那仍然带着些怒气的姿态,都是那么充满激情。。。我从没见证过这样的超人。”连平时对华盛顿的军事才能颇有保留意见的汉密尔顿也说:“他的冷静和坚毅令人敬佩。他在整个战斗中的表现就像一位大师。”

当夜幕降临,双方停火。克林顿领兵退后半英里,扎下营寨。华盛顿下令枕戈待旦,准备第二天早上接着打。他把斗篷铺在一棵大树下,与拉法耶特坐在那儿,看着远处敌人的篝火,聊着白天的战斗,聊着查尔斯·李的表现,聊着大陆军的进步。聊着聊着,两人的眼皮都越来越沉,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探马来报,英军已不见踪影,只剩一座空营。原来,克林顿也玩了一把华盛顿在长岛和特伦顿玩过的游戏,趁着夜色悄悄撤往新泽西海岸,登船回纽约了。溜号不是克林顿的风格,但他看出来了,如今的大陆军已是一支不同的军队,再打下去也占不着便宜,还是保存实力,回纽约再说吧。

“蒙莫斯之战”的消息让所有的北美人兴高采烈,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查尔斯·李。华盛顿让他颜面尽失,他哪能咽下这口气?他向大陆会抱怨说华盛顿对他太粗鲁,不公平,应该向他道歉。还说,其实他已经布置好队伍准备迎敌,可是华盛顿强行命令他离开战场,抢了他的功劳,等等。李将军的言行触动了华盛顿的底线,他把李告上军事法庭。汉密尔顿和其他几位将军出庭作证,他们的证词使法庭最后判定李有罪,但没有给他很严厉的处罚,只是“禁战”六个月。

李在报纸上继续攻击华盛顿和汉密尔顿,终于让约翰·劳伦斯忍无可忍。跟汉密尔顿一样,劳伦斯也是华盛顿的帐前助理。华盛顿是他最崇敬的人,汉密尔顿是他最好的朋友。作为当事人,华盛顿和汉密尔顿都对李的指责保持沉默,但劳伦斯决定维护他们的名誉。他向查尔斯·李提出挑战,要与他决斗。在决斗中,劳伦斯一枪击中李的左肋,但没有致命。李将军终于软了,公开道歉,辞职离开大陆军。虽然,在那个年代,决斗是绅士间维护名誉的常用手段,但华盛顿一向反对这种方式。前不久,他刚刚制止了拉法耶特跟别人的一场决斗,这一不留神,劳伦斯又去决斗。华盛顿又生气又心疼,告诫身边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把有用之躯留给更高尚的事业,不要为了一些私事就以命相搏。

一百多年后,在威廉·豪家族的档案中,人们发现了一份查尔斯·李亲笔写的如何击败大陆军的示意图。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李早在做战俘时就有投敌行为。这似乎可以解释他在蒙莫斯战斗中的反常表现。华盛顿当然不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他虽然对李的行为很气愤,但从没怀疑过他的动机。历史将会给李一个公正的评价。

“蒙莫斯之战”是“独立战争”中在北方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北方基本上无战事。战争的主战场将移往南方。是什么因素促使英军改变了在北美的策略?他们能如愿以偿吗?一向对革命不冷不热的南方将怎样担负起她的历史使命?请看下一个故事:南方战略。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2 Responses to 美国的故事(43)- 蒙莫斯之战

  1. 彭彭 says:

    不知道汉密尔顿想抢白李的一句是不是:“起码华盛顿将军没有穿着一身睡衣被英国人俘虏”。哈哈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