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148)- 格兰特

1864年2月26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恢复美军“中将”军衔的法案。三天后,林肯在法案上签了字。接着,他提名格兰特受此军衔,并出任美军总司令,参议院眼都不眨就批准了。3月3日,格兰特接到电报,请他去华盛顿接受任命。他高兴倒是挺高兴,但也惴惴不安。这个军衔很容易让人想起乔治·华盛顿,因为华盛顿是到当时为止唯一被授予(追认)中将军衔的人。与“美国之父”比肩,压力有点大。另外,格兰特也不想因为这个晋升而去华盛顿坐办公室。他的灵感、活力、自信都在战场上,离开战场,他就觉得好像一下子“空了”。当然,升官有升官的好处,对家境普通的格兰特来说,最大的好处是钱多了。这次提升让他的年薪涨到8,640美元,当时一个普通劳动者(非技术和技术工人)一年所得是大约300到700美元,所以,他算得上高薪了,至少暂时不用为以后的生计发愁。不管怎样,这是天大的荣誉,且行且珍惜吧。

晋升中将意味着格兰特再也做不回那个简单、诚实、不装、不作的铁憨憨了,他将走进华盛顿的名利场,走进一个个政治漩涡,走进完全不同的人生。他的好朋友,威廉·谢尔曼和帐前助理约翰·罗林斯(John Rawlins),也同样担心着格兰特的未来。他们觉得,格兰特获得的荣誉就像一场久旱之后的大暴雨,铺天盖地而来,弄不好会把格兰特浇死。谢尔曼嘱咐格兰特:“不要在华盛顿久待”,你的舞台在战场。首席助理罗林斯在过去的三年中与格兰特形影不离,他简直就是格兰特的“保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盯着格兰特,不让他喝酒。3月4日,格兰特带着罗林斯和另一个助理,以及13岁的儿子弗雷德,离开他在纳什维尔的总部,启程前往华盛顿。

不用到华盛顿,这一路上的待遇就已经让格兰特如入云雾中。他所到之处受到最高级别的待遇,人们对他的崇拜无以复加。大家都明白,42岁的格兰特似乎是“天选之人”,只要他能结束战争,白宫迟早是他的。此时不上杆子巴结更待何时?格兰特性情敦厚,不会对奉承和赞美说“不”,不拒绝任何邀请。既使浑身不自在,他也会硬着头皮应酬,生怕辜负了别人的好意。罗林斯可就累了,紧张兮兮地看着、听着、挡着,心中哀叹着他那将要被污染的老板。好在格兰特很自律,滴酒不沾,行事低调,能溜就溜,能躲就躲,一路上总算没出状况。

3月8日下午,格兰特来到华盛顿。因行程不公开,车站没人迎接。他和弗雷德来到威拉德酒店(Willard Hotel)。华盛顿的政治生活就流淌在威拉德的走廊上,这里是大佬的聚集地,也是信息中心,每天都有无数的交易在这里达成。西装革履的绅士们窃窃私语,珠光宝气的女士们笑语嫣然,随便走过的一个陌生人都可能是某个州的州长、某国公使、某个议员,还有那些职业说客、商业大亨、寻求公职的人,等等。当身材矮小、相貌普通、不修边幅的格兰特出现在酒店的前台时,那格格不入的做派甚是辣眼。他的军装外面罩着件旧披风,上面还带着西部的灰尘,别说没将军相,简直有些落魄。前台小哥看了他一眼说:只剩顶层的一个小房间了。格兰特一点也不介意,有房间就好,大小无所谓。然后,他在客人登记簿上签名:“U·S·格兰特和儿子”。小哥的眼角扫过那名字,立刻像触了电,当场把酒店最豪华的套间给了格兰特,那是林肯来首都就职时住的房间。

爷俩放下行李就去餐厅吃饭,格兰特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好像怕他跑丢。开始几分钟还不错,没人认出他们。可是,刚吃了没几口,不知道从哪冒出一位众议员,大喊道:“女士们,先生们!唐纳尔逊堡、维克斯堡、和查塔努加的英雄正在我们中间!我提议,为格兰特中将的健康干杯!”餐厅里顿时一片欢腾。格兰特显然被这突发状况搞懵了,比受到敌军的突袭还狼狈。他站起来,有点惊慌,尴尬地用餐巾擦着粘在胡子上的食物,鞠了一躬,然后坐下继续吃饭。越来越多的人凑过来,争先恐后地跟他握手,你说这饭还咋吃?几分钟后,格兰特放弃了吃饭的企图,拽着弗雷德逃离餐厅。也难怪,华盛顿的贵人们只在报纸上见过格兰特的战地照片,从没见过活的,那还不得拼命围观一下这只珍稀动物?

威拉德酒店的那一幕跟当天晚上的总统招待会比起来不算啥。只因报纸宣布格兰特将参加本周的总统招待会(一周一次),白宫差点被挤破,每个人都想第一时间看到他的真容。格兰特因找不到衣箱的钥匙,只好穿着白天旅行时穿的又皱又脏的衣服去白宫。晚上9点半,格兰特到来时,他发现自己要突破重围才能走到白宫门口。林肯站在门口等着,就算他比别人高一头也很难看到被人群淹没的格兰特。他为此刻已经准备了好长时间,几天前就开始盯着一幅格兰特的大型画像看。当格兰特终于从人群中“挤”出来时,林肯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初次见面的“老朋友”。他向前紧走几步,握住格兰特的手,热情地说:“格兰特将军!非常荣幸见到你!”跟高大、放松、幽默的林肯比起来,格兰特显得特别矮小、拘谨、沉默寡言,但他们眼里闪着同样的善意和真诚。

林肯和格兰特聊了一会儿,然后让国务卿西沃德引他去东厅,正在那里等候的所有的客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阵“格兰特狂潮”如此猛烈,以至于有人觉得白宫被暴徒占领了。人群中的格兰特紧张又尴尬,但还是尽量保持礼貌,跟所有的人握手。可能是因为格兰特长得太不出挑了,他被恳求站到一个沙发上,这样大家都能看到他。目击者说,格兰特害羞得像个小女孩;格兰特自己的感受是:这是我打过的最激烈仗。他对茱莉亚坦白道:“我衷心地希望自己赶快回军营。”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热闹场面,格兰特终于被林肯和西沃德请到另一个房间单聊。林肯告诉他第二天授衔的程序,让格兰特准备讲几句话。看到一切都安排妥当,林肯才放心地让他回去休息。

3月9日,格兰特被正式授予中将军衔和美军总司令之职。现在,他是50万现役军队的统帅了,美国的武装力量从来没有这么庞大过。格兰特感到的压力可想而知,任命仪式一结束,他就坐下来与总统和战争部长斯坦顿讨论下一步的战略。林肯的态度是格兰特最大的惊喜。林肯说:“我从来不是军事专家”,没有插手军务的欲望,过去这几年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后的仗怎么打,你说了算。格兰特后来回忆说:“他不在乎我想做什么,只在乎我需要什么,并保证让我得到我想要的一切。他希望我打败李,但怎样打败李是我的事,他不干涉。他说他不想知道我的计划,也不想审查我的计划,只要我能打败叛军,他就满意了。”当然,林肯不会真的大撒把,格兰特也不会真的把总统完全摘出去,但林肯已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他对斯坦顿说:“咱俩可该歇歇啦!”

美军总司令的第一个任务是人事任免。第一个要妥善安排的人是格兰特的老上级、前任美军总司令亨利·哈勒克。哈勒克的事我们已经讲过不少,在格兰特得到提升之前,他一直是美军总司令,并没有辞职。所以,他是被硬拉下来的。虽然哈勒克以前给格兰特使了不少绊子,甚至整得格兰特想辞职,但格兰特对他仍存感恩之心。他请哈勒克出任首席幕僚长(Chief of Staff),相当于总参谋长,留在华盛顿。这个职位非常适合哈勒克。他虽然优柔寡断,不是好的战地指挥官,但他博学、多谋,擅长行政管理和与之相关的案头工作,正好与怕坐办公室的格兰特互补。哈勒克也是挡在格兰特和政客们之间的一道屏障,让格兰特省了不少事。哈勒克本人对这个安排很满意,干得挺舒心。

第二个人物是葛底斯堡的功臣、“波多马克部队”的总指挥乔治·米德。葛底斯堡的辉煌过后,米德越来越多地受到指责,一是因为他没有乘胜追击,一劳永逸地消灭李的军队,结束战争;二是因为他在随后的表现中过于保守,以至于“波多马克部队”行动缓慢,错过了进攻里士满的最佳时机。米德很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板,也知道自己在过去这段日子确实表现不佳。当格兰特第一次来到“波多马克部队”的指挥部时,米德递交了辞呈,而且很坦诚地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详细介绍了部队的情况。没有牢骚,没有借口,没有掩饰。米德脾气暴躁是出了名的,格兰特本以为第一次见面会吵架,却没想到他是如此磊落之人。格兰特深受感动,对米德说:我从没想过撤换你,希望你继续留任。只是,“波多马克部队”的骑兵将由菲利普·谢里登(Philip Sheridan)统率。米德欣然同意。当然,既使米德留任,他的作用也今非昔比,因为格兰特是不一样的美军总司令。以前的总司令(斯科特、麦克莱伦、哈勒克)都把总部设在华盛顿,大部分时间是在首都发号施令而不是在前线指挥。但格兰特一分钟都不想在华盛顿多待。他跟林肯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我的总部在战场,“波多马克部队”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从此,格兰特成了“波多马克部队”的实际指挥官,而米德则被完全遮在了格兰特的光环下。

第三个人事安排是西部。格兰特的晋升意味着密西西比战区的总指挥出缺了,这是整个西部的掌门人,统率“田纳西部队”、“坎伯兰部队”、和“俄亥俄部队”,责任非同小可(参看上一个故事)。谁来担此重任呢?格兰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最信赖的朋友:威廉·谢尔曼。从后人的角度看,这个选择太英明了,因为谢尔曼此后的表现充分展示了他的天才,他的军事成就不亚于格兰特,他也是未来的美军总司令。但是,在当时,这个决定是个冒险,因为到当时为止,谢尔曼基本上都是给格兰特打下手,还没太多独当一面的机会,谁也不知道他后面会有什么成绩。格兰特完全凭着对谢尔曼的了解和信任把西部交给他,算得上独具慧眼了。

3月14日,格兰特回到纳什维尔,向西部的老部下告别,同时也向他们交待下一步的计划。其实,也没太多要交待的,谢尔曼早就心领神会,他用一句话做了总结:“他(格兰特)对付李,我对付约翰斯顿。”格兰特从北往南打,目标:里士满;谢尔曼从西往东打,目标:亚特兰大、查尔斯顿。两边同时动手,不让敌人有互相救援的机会。这就是格兰特与林肯制定的新战略:

  • 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
  • 全线进攻,同时出击;
  • 军事和政治一起上,推行“全面战争”,加速被占领的南方各州回归联邦的进程;
  • 用无情的甚至血腥的战斗结束战争,只要胜利,不惜人命。

 听上去,林肯真的豁出去了。没办法,不豁出去不行啊,1864年大选已然来临,再不出成绩,“共和党”就完蛋了。林肯把身家性命交给了格兰特,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三位最杰出的将军身上:格兰特,谢尔曼,谢里登。这三位是新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的成败关系着“共和党”的江山和联邦的前途。林肯现在能做的就是给他们百分之百的信任和百分之百的支持。

焕然一新的美军能实现他们的目标吗?格兰特和他的将军们能否打破东部战场的僵局?请看下一个故事:血色夏日。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19 Responses to 美国的故事(148)- 格兰特

  1. Garfield says:

    每次看见 Grant 的全名缩写,都感觉要被翻译成了 美国 格兰特。哈哈

  2. 思念如燕 says:

    毕蓝姐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多年的生活经验,如本篇文章描述的人们对于格兰特的喜爱甚至“巴结”与中国人对官员的那种奉承讨好态度是否有区别?

    • Blueberry says:

      对英雄的崇拜和对权威人士的巴结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可能技巧不一样吧,感觉中国人更“高明”一点,婉转一点,美国人可能更直接,更露骨,哈哈。

  3. 彭彭 says:

    这样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难怪放在50美刀的钞票上。

    • Blueberry says:

      是的。但他当将军很好,当总统不算出色。无论如何,能迅速结束内战就是功德无量,值得上美刀。

      • 思念如燕 says:

        若是没有格兰特,估计林肯以及共和党也就可能不会连任成功吧?如果民主党上台,战争是不是还会继续?还是干脆默认南方脱离联邦。如果历史这样演进就很有意思了。
        统一从长远来看,真不见得是件好事情,虽然短期来说有很大好处。从历史来看,离散的欧洲产生了现代文明,统一的中国却只能越来越僵化。从中国历史来看好像也是这样的,春秋、民国时期百花齐放,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孕育出新的文明。
        美国,我想也不会例外,联邦政府的权力从罗斯福之后越来越大,在历届左派总统的推动一下,俨然有越来越统一的趋势。越统一,越僵死的定律一定会发挥作用。

        • Blueberry says:

          民主党上台战争肯定不会持续,南方肯定会独立。也许分裂对思想、文化有好处,也可能更好地体现了自由的精神,但是,不要忘了人性的丑恶和贪婪。邪恶的力量,比如,法西斯,往往都是靠独裁和统一变得强大,甚至战无不胜。如果体现自由价值的共和民主体系都是分散的,不够强大,那么自由就得不到保护,早晚会被专制政体征服,也就没有自由可言了,正如以前的蒙古帝国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如果美国不是统一的强大的国家,它不可能战胜法西斯。共和政体本来就很弱,远不如专制政体高效,它需要有能力保护自己,这是当初国父们创建联邦的原因,也是林肯那么坚定地维护统一的原因。今天的联邦政府也许很强大,但在灾难面前,比如疫情,还是不够强大,不够高效。当然,不能因为灾难就肆意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像拜登那样),这样早晚会妨碍自由。希望这中间有个度的把握,不要走极端。这只能依靠美国人民的智慧,用他们的选票决定国家的未来。

          • 思念如燕 says:

            是啊,这就是一个悖论。自由之所以难以达成,本质是就是因为人性之恶,用基督教的话讲就是人都是有罪的。自由的本质是消极的,但是不积极争取,就压根不会又自由,需要用积极的方式去追求消极的自由。这个逻辑要能够成立,唯一的方式是建立在积极追求自由的人充分意识到人性的恶,并能够用信仰的力量战胜恶,从而不让屠龙少年变成恶龙。所以,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华盛顿,蒋经国,曼德拉。因此,从逻辑上讲,选票的多数决制度本身存在巨大风险,轻飘飘的一张选票,人人看到的都是权利,很少有人能看到责任和智慧,就像德国人投票选出的希特勒,委内瑞拉人选出查维斯,阿根廷人选出贝隆夫人一样。独裁不可取,普选同样糟糕,选票需要于责任挂钩才行。

            • Blueberry says:

              所以,民主制度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实践。只有当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理解权利和义务,理解民主和法治,这种制度才会更有效,更成功。也许精英们在这方面有优势,但无论在哪个国家,精英都只占人口的1%到5%,真正有效的统治还是要依赖那95%到99%的普通人。如果不给普通人学习和实践民主的机会,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精英的思想,到最后,可能就要通过革命推翻精英的统治。那样可能更糟糕。

        • Anonymous says:

          毕蓝老师说的很对,平衡很重要,不是越统一越好,也不是越统一越差。

  4. Logan says:

    更新等的我好心急啊!要催更啦😂

  5. 姚之群 says:

    格兰特曾访问中国,和李鸿章相交甚欢。李鸿章对格兰特说:“我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人,我们镇压了历史上有名的两支叛军。”格兰特预言中国在20世纪将成为强国,建议李鸿章“仿日本之例而效法西法”。

  6. kk says:

    谢谢Blueberry
    听说 那里没有怀才不遇

Leave a Reply to kk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