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116)- 美墨战争

美国和她南边唯一的邻居墨西哥显然不是一条道上的,就像英国和西班牙不是一条道上的一样。从宗教信仰到政治制度,从传统习俗到语言文化,美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陌路人。美国既没像尊重同种同文的加拿大那样尊重墨西哥,也没像仇恨同种同文的英国那样仇恨墨西哥。墨西哥唯一的错误是挡了美国人走向太平洋的路。于是,战争不得不爆发了。在美国,这场战争被称为“墨西哥战争”(Mexican War);在墨西哥,它被称为“美国侵墨战争”(American Intervention in Mexico)。至于哪种说法更接近真相,我们慢慢看。

 

1846年的墨西哥,面积跟美国差不多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虽然工业化进程不如美国快,但也已开始了以纺织业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如果不受干扰地发展,墨西哥将循序渐进地完成“近代化”,成为世界强国。但是,正如波费里奥·迪亚斯(Porfirio Diaz)所说:“可怜的墨西哥啊,离上帝如此之远,离美国如此之近”。一个如狼似虎的邻居将永远断送墨西哥跻身“大国”行列的梦想。

 

美墨冲突最原始的起因来自德克萨斯。自从1836年“德克萨斯共和国”宣布独立的第一天起,墨西哥就没承认过。墨西哥认为德克萨斯的独立是暂时状态,它依然是墨西哥的一个省,如果美国敢吞并德克萨斯,墨西哥将不惜一战。1845年底,德克萨斯并入美国。1846年2月,所有的合并程序完成。此时,两国大概都没想到,仅仅两个月之后,战争就开始了。

 

其实,双方都不想打仗。这边墨西哥虽然嘴硬,但也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德克萨斯回不来了。那边波尔克总统虽然是狂热的扩张主义者,但战争不是他的第一选择。他想要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不假,可他想买不想打。1845年9月,波尔克决定派特使去墨西哥,企图缓和两国关系,还列了个“购货”清单:

 

  • 墨西哥同意以格兰德河(Rio Grande)为美国(德克萨斯)与墨西哥的边界线,而不是墨西哥声称的纳埃索斯河(Nueces River)。
  • 美国愿意出大约三千万美元购买上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
  • 美国还可提供约五百万美元将墨西哥人欠美国人的民间债务一笔勾销。

 

看上去,美国确实想跟墨西哥做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墨西哥财政窘迫,也确实需要钱,况且此时的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跟不毛之地差不多,除了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没几个人。波尔克觉得自己出三千万买一块荒地够意思了,却没想到墨西哥在1846年1月断然拒绝了美国的提议。

 

墨西哥觉得美国这是赤裸裸的“霸凌”。接受第一个条件就等于完全放弃德克萨斯,再加上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那可是约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墨西哥国土总面积的55%,而此时的美国本土(不含德克萨斯)也不过大约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美国要一夜之间将国土扩大50%,换言之,墨西哥一夜之间丧失超过一半的领土,换谁当墨西哥总统也不会答应,给多少钱都不行。那不叫“卖地”,叫“卖国”。

 

从军事力量上看,墨西哥态度强硬是有底气的。美国没有常备军,平时全国的陆军官兵总共五六千人。墨西哥常备军约三万人,人数上的优势很明显。从1815年到1846年,除了在佛罗里达跟西班牙和印第安人打了几仗外,美军有三十年没上过战场了,基本上已没有“老兵”。这次劳师远征,通讯、供给都成问题,而且战术老套,跟“独立战争”时比没有明显提高。墨西哥虽然也没什么先进的战术,但因内乱频繁,军队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又是本土作战,熟门熟路。德克萨斯与美国合并的消息使墨西哥人群情激愤,爱国热情高涨。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美国的两大优势,或者说,墨西哥的两大弱点,将决定战争的结果。

 

美国最大的优势是工业化。到1840年左右,美国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正蓄势待发,引领全球从“蒸汽时代”迈进“电气时代”。发达的工业为美军提供了先进的枪炮和军舰。墨西哥呢,工业化刚开始,自己根本不会造枪炮,全靠从欧洲买,碰上财政困难还买不起。军队装备差,炮很少,枪也是老式的,民间武装甚至要用大刀长矛。海军就更不用提了,只能给美军当“靶舰”。

 

美国的另一个优势,也是墨西哥最大的劣势,是政治制度。美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美军是志愿兵役制,甭管正义不正义,反正大家知道为何而战,至少不会当逃兵。相反,自从1821年获得独立,墨西哥就没消停过。从1824年到1846年,二十二年间,光正儿八经的总统就换了十六人次,外加临时的、代理的,总共将近四十人次,估计连墨西哥人自己都认不过来。每一次都是军事政变,每一个都是独裁者。如此短命的政府哪有工夫治理国家,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争权夺利上了。连年征战,人民苦不堪言。军官都是贵族子弟,战士都是抓壮丁抓来的,逮机会就逃。上层腐败,下层待遇凄惨。当然,这似乎并不妨碍墨军在很多战斗中的勇敢表现。

 

好了,两国实力上的优劣说完了,但仗是打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你就算说破嘴皮子,人家不服就是不服。波尔克一看墨西哥这么不知好歹,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不卖,俺就抢!波尔克是个爱静不爱动的人,像个斯斯文文的书生,你很难把他与“战争狂魔”联系起来。他这么急急火火要跟墨西哥开战,可能跟他那“只任一届”的承诺有关。他只有四年的时间,如今任期近半,再不打可就要“爽约”了。若不能让选民们看到太平洋,下届“民主党”的选情堪忧。然而,打仗总得有借口。这个借口在哪儿呢?

 

波尔克找的借口就是他向墨西哥提的那第一个条件:美墨边境线,也是德克萨斯与墨西哥的边境线。美国认为是格兰德河,墨西哥认为是纳埃索斯河。争议地区不是个小地方,何去何从也不是个小问题。想找茬,这就是最好的所在。1846年3月,奉波尔克总统的命令,驻扎在美墨边境纳埃索斯河东侧的美军在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将军的带领下,跨过纳埃索斯河,向西进入争议地区,在靠近格兰德河的地方扎下营寨,并修建德克萨斯堡(Fort Texas)。面对美军的挑衅,驻在格兰德河以西的墨军指挥官三番五次地派人过来传话,要求美军撤回纳埃索斯河以东,否则后果自负。奈何泰勒根本不听。此行的目的就是挑起战争,还没打起来怎能撤?

 

4月25日,美军一小股侦察兵沿着格兰德河“调查”“墨军大举入侵”的传说。结果,这群搞“调研”的遭遇墨军埋伏,11人死,26人被俘。这下可给了美国人口实。26日,泰勒写信给总统:我们被欺负了!墨西哥的“敌对行为开始啦!”

 

5月9日,星期六。晚上6点,泰勒的军报送达白宫。波尔克激动得恨不得立刻飞到国会,请求对墨宣战。此前,他已经多次跟国会领袖谈过要打仗的事,特别是参议院战争委员会主席“老金块儿”托马斯·哈特·本顿(参看上一个故事)。但大家都不热心,说你这也太莫名其妙了,打仗是闹着玩的吗?况且人家墨西哥又没惹咱。现在,泰勒的战报改变了一切。受了欺负不还手,枉为美国人!谁在这个节骨眼上投反对票,谁就别想在华盛顿混了。

 

好不容易捱到星期一,5月11日,国会议员们来上班看到的第一份材料就是总统的信。总统说,我们本来是尽最大努力维护和平的,但是!“墨西哥人已越过边界,侵入美国领土,让我们美国人的血洒在美国的土地上(American blood upon American soil)。”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坚决要求国会对墨西哥宣战!

 

事到如今,国会还能说啥?你总不能怀疑总统说谎吧?在收到总统的请求五个小时之后,众议院以174票比14票的绝对多数通过了宣战决议。一般来说,参议院不像众议院那么好忽悠。即使波尔克事先专门给本顿打了招呼,还把泰勒的信给他看,但本顿说少来这一套,打量我不知道?明明是你派人去挑事,还假装无辜。那是争议领土,不是美国领土好吗?然而,不管本顿对波尔克的手段多么不齿,他也明白此事无可挽回。他那眼睛还瞄着1848年呢,要是选民觉得你不爱国,你能进白宫吗?5月12日,参议院以40比2通过了宣战决议,本顿和所有“不明真相”的议员们一起投了赞成票。

 

波尔克此次成功地促使国会宣战毫无疑问是行政权的重要胜利。在入主白宫之前极力强调州权、反对强大的行政权的波尔克,像他的前辈杰斐逊和杰克逊一样,一朝权在手,立刻不遗余力地扩大而不是缩小总统的权力。他的强硬和勇往直前的决心远远超过了他的导师杰克逊,也改变了总统在战争决策中的作用。本来,宪法明文规定,宣战权在国会,以前的总统从来没试图越界。1812年,麦迪逊总统向国会陈述对英宣战的理由时表现得小心翼翼,专门强调这是国会的权力,是否宣战应由国会决定。国会辩论了好几个星期才对英宣战的。但是,到了波尔克这儿,味道全变了。总统几句话就能推动整件事,两天就搞定。国会成了被动的一方,根本掌握不了方向。很多人认为,这是宣战权从国会转到总统手中的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尽管美国频繁地发动海外战争,但都是“不宣而战”,总统直接派兵,国会再也没有行使过宪法赋予它的宣战权。

 

既然全面开战,两国都开始招兵买马。不同的是,墨西哥扩充的是正规军,美国招的正规军很少,基本上全是各州的民兵志愿者。他们的热情高于技术,训练少,纪律差,军官都是投票选出来的,谁人缘儿好谁当,像开派对。民兵由各州供应,联邦只提供武器。于是,美军里可热闹了,有穿深蓝色军装的正规军,有五颜六色的民兵,待遇不一样,管理不一样,一锅大杂烩。最后,双方总兵力都陆续达到大约七万人,但素质天差地别。照这么看,美国输定了。但不要忘了,美军装备先进,坚船利炮才是生产力哦。

 

就在国会为宣战的事辩论时,前线战事已出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美军从“被欺负”的一方变成了欺负人的一方。泰勒率两千步兵骑兵向格兰德河推进,墨军五千人跨河阻击。墨西哥在人数上的优势很明显,可惜,血肉之躯挡不住狂轰滥炸。几轮炮击之后,墨军崩溃。5月,墨军渡过格兰德河,退回墨西哥境内。泰勒穷追不舍,尾随着进入墨西哥。5月18日,美军占领了墨西哥边境重镇马塔莫罗斯(Matamoros)。

 

战事进入墨西哥境内。美军的进攻路线主要有北、中、南三路,外加几处捣乱的。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封锁了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港口。虽说波尔克不懂军事,但他手下的将军们还是很专业的。当然,碰上这么一位事必躬亲又极度认真的总统也挺让人头疼,打仗最怕外行瞎指挥。幸好几位在前线带兵的将军一个比一个自以为是,全是“君命有所不受”的主,波尔克也算讲原则,虽有不公之处,却没出太大乱子。

 

南路开辟得晚,暂且不提。泰勒是中路。在夺取马塔莫罗斯之后,泰勒继续西进,于9月19日抵达蒙特里(Monterrey)城近郊。蒙特里在首都墨西哥城以北约九百公里,是新里昂省的首府。在9月21日至24日的“蒙特里之战”中,六千美军对垒七千墨军。泰勒的大炮再次大发神威,轰得墨军无还手之力。即便如此,墨西哥军民还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美军在攻进城之后还要架着炮,一条街一条街地炸,一步一步地挪,开完炮开枪,开完枪拼刺刀,伤亡将近一千人,墨军伤亡不到四百。9月25日,墨西哥守军投降。

 

按道理说,这么千辛万苦取得的胜利,泰勒应该好好惩罚一下墨西哥人,命令他们无条件投降才对。可是,此时的美军已精疲力尽,快撑不下去了。泰勒故作大度地与墨西哥达成停火八周的协议,同意墨军在不缴械、不被俘的情况下撤离蒙特里。也就是说,同一拨人,休整好了可以再回来跟美军打,这条件太优厚了。泰勒也很无奈,再打下去就露馅儿了。至少蒙特里城到手了,这也算是插入墨西哥腹地。波尔克看到泰勒的停火协定很不爽,说对敌人太宽容,你咋不“宜将剩勇追穷寇”呢?泰勒懒得理会总统的苛刻,你行你上,反正我得让战士们歇歇。直到停火期结束后,泰勒才恢复行动。11月16日,美军攻占萨尔蒂略(Saltillo)。

 

现在,咱们看看北路。这一路是冲着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亚去的。北路比较乱,因为有好几拨人同时行动,而且互不服气,内讧频繁,没自己跟自己打起来就算不错。美军的“窝里斗”之所以没影响整个战局主要是因为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的守军力量太弱了,全无斗志,让美国人捡了大便宜。

 

率领北路人马的是史蒂芬·W·科尔尼(Stephen W. Kearny)将军。1846年6月,科尔尼率一千七百人的“西征军”从密苏里的利文沃斯堡(Fort Leevenworth)出发,目标:新墨西哥最重要的贸易城圣达菲(Santa Fe)。这是一次八百英里(约一千二百公里)的远行,还要穿越沙漠,当真不易,全靠科尔尼的坚强意志。他还担心,美军劳师远征,万一墨军以逸待劳,迎头痛击,咱就完了。谁知,美军还没到,圣达菲的墨军守将已经决定弃城而逃。当地的一些热血青年和神父誓死抵抗,墨军将领居然把枪对准自己人,强行命令他们撤退。8月15日,美军抵达拉斯维加斯(Las Vegas)。18日,科尔尼的人马兵不血刃进入圣达菲城。

 

科尔尼一分钟也没耽搁,宣布整个新墨西哥为美国领土。他自任新墨西哥的军事总督,还找了个律师起草一份宪法(“科尔尼法典”),建立政府。要知道,这样做是有点踩红线了。他有“便宜行事”的授权不假,但在新领地建立政府需国会通过法案,总统签字生效,科尔尼把国会和总统的活全包了。他觉得没啥,谁让咱这儿天高皇帝远呢?不过,凭科尔尼的本事,仅仅征服新墨西哥可不过瘾。他的最终目的地是加利福尼亚。于是,在安排好守军后,9月25日,科尔尼率三百人继续西行,进入加利福尼亚。

 

就在科尔尼在新墨西哥忙活的时候,加利福尼亚早就乱起来了。还记得上个故事中那位“老金块儿的女婿”、陆军上尉约翰·弗里蒙特吗?1845年底到1846年初,弗里蒙特带人穿越大盆地(Great Basin),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以南一百英里处的蒙特雷港(Monterey)搞“科学考察”,结果闹得鸡飞狗跳。1846年3月,弗里蒙特被迫离开加利福尼亚北上俄勒冈(参看上一个故事)。

 

没想到,弗里蒙特在加利福尼亚的一通折腾似乎有了点效果。他刚走不久,1846年6月,加利福尼亚最北边地区的一些盎格鲁-萨克森移民造反了,宣布从墨西哥独立出去,成立“加利福尼亚共和国”(California Republic)。因为“国旗”上画着一只熊,这旗也被称为“熊旗”(Bear Flag),共和国成了“熊旗共和国”(Bear Flag Republic),这事儿也成了“熊旗叛乱”(Bear Flag Revolt)。弗里蒙特听到“熊旗叛乱”和美国对墨宣战的消息高兴死了,立刻带160人从俄勒冈南下,去“帮助”加利福尼亚人。弗里蒙特的行动完全是自做主张,从没得到过授权。但凭他“老金块儿的女婿”的身份就能唬住不少人。7月4日,弗里蒙特的队伍和“熊旗”队伍占领了索诺玛(Sonoma),随后又占领圣弗朗西斯科。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准将约翰·斯洛特(John Sloat)率四艘军舰开进蒙特雷港,命令墨西哥守军投降。墨西哥人没办法,寡不敌众,降就降吧。接着,美军又乘胜进入圣弗朗西斯科,星条旗代替了“熊旗”。随着圣弗朗西斯科和蒙特雷港的陷落,墨西哥失去了对加利福尼亚北部的控制权。不久,斯洛特将军把海军的指挥权交给来接替他的罗伯特·斯多克顿(Robert Stockton)海军准将。8月13日,斯多克顿和弗里蒙特在没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入洛杉矶(Los Angeles)。10月7日,美军攻占圣地亚哥(San Diego)。

 

美军在加利福尼亚的战事顺得不能再顺了,也难怪斯多克顿和弗里蒙特得意上了天。斯多克顿宣布整个上加利福尼亚为美国领土,任命弗里蒙特为加利福尼亚总督。这“便宜行事”的做派是不是跟科尔尼很像?岂不知,他们的好日子快到头了,因为科尔尼正在路上。强势的科尔尼自己还想掌控加利福尼亚呢,他哪能由着斯多克顿和弗里蒙特的性子来?

 

此时,正在西行的科尔尼也听说了加利福尼亚的事。既然咱把洛杉矶和圣地亚哥都占了,现在也没必要把三百人都带去。他令二百人返回圣达菲,自己带着剩下的一百轻骑去圣地亚哥。在将近一千英里的行军之后,科尔尼来到加利福尼亚海岸。他还以为会看到一片和平景象,却得知美军已经把洛杉矶和圣地亚哥都丢了。原来,美军第一次进洛杉矶没费一枪一弹,进攻圣地亚哥也很顺利,便没把人家放在眼里,大队人马回了蒙特雷港。可是,美军大部队前脚一走,当地人就反了,把驻扎在这两个城市的小股美军赶跑。等科尔尼赶到时,美军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已无立足之地。

 

还有什么可说的,打吧。科尔尼与斯多克顿联手,一个陆上,一个海上,猛攻圣地亚哥。12月5日夜,科尔尼率队奔袭圣地亚哥近郊,美军如神兵天降出现在毫无防备的墨军面前。7日,斯多克顿派海军陆战队增援。12月11日,在激烈的交锋之后,科尔尼和他的骑兵在瓢泼大雨中冲进圣地亚哥。接着,科尔尼和斯多克顿联手围攻洛杉矶。1847年1月初,美军第二次占领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的战事结束了。

 

刚打完墨西哥人,美国人就开始互掐。此前,斯多克顿已任命弗里蒙特为加利福尼亚总督,弗里蒙特也觉得自己功劳大大的,当之无愧。科尔尼说,等等,谁给你的权力?我是本次西征的最高指挥官,我还没发话呢,你就走马上任了?其实,科尔尼本来和弗里蒙特是朋友,他也是“老金块儿”本顿圈子里的人。在来加利福尼亚之前,他就打算事成之后让弗里蒙特当总督。问题是,弗里蒙特太傲慢了,不给科尔尼机会,也不给他尊重,生怕科尔尼把自己的总督位子抢去。这事儿确实是弗里蒙特不对。首先,斯多克顿的权限不如科尔尼大,他应该听科尔尼的。其次,斯多克顿是海军将领,科尔尼是陆军将领。作为陆军军官的弗里蒙特当然应该服从科尔尼的命令。于是,两人越吵越凶,最后,科尔尼忍无可忍,下令逮捕弗里蒙特,把他告上军事法庭。波尔克为此发愁了好一阵子,他真不想得罪资深“民主党”人本顿和他女婿,但原则总要坚持。最后,法庭判弗里蒙特有罪,但处罚很轻,保留军籍。弗里蒙特愤而辞职,本顿与波尔克决裂。“民主党”的内斗大大削弱了他们在1848年大选中的力量。

 

从1846年5月宣战,到1847年1月,大半年的时间,美军已完全控制了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亚,还深入墨西哥腹地,称得上进展神速。可是,波尔克还嫌慢,他需要迅速结束战争。怎样才能一击致命呢?用波尔克的话说:“我们要攻击敌人的心脏”。墨西哥的心脏在哪里?当然是首都墨西哥城。

 

那么,波尔克的焦虑是什么?美军的南路进攻能实现目标吗?美墨战争的结果如何?请看下一个故事:波尔克先生的战争。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8 Responses to 美国的故事(116)- 美墨战争

  1. Cathy says:

    “尽管美国频繁地发动海外战争,但都是“不宣而战”,总统直接派兵,国会再也没有行使过宪法赋予它的宣战权。” 这表示连国会投票的过场都没有吗?完全是由总统说想打就打?

    • Blueberry says:

      国会在这些战争中的作用主要是对内的,他们都会投票同意总统对某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国会必须同意,因为国会手里有钱袋子,它不同意,不拨款,总统干不成。但是,国会再也没有像二战那样直接对外(对日)宣战。

  2. Richard Leu says:

    看完这集的介绍, 长知识了。 再看看今天的俄乌战争, 由美国出面 主张这是侵略, 也是很讽刺的。
    在联合国成立之前, 拳头大的机会多。 以后就很难了。

    • blueberry says:

      哈哈,是的。自己不干净,说别人时却很理直气壮。也许这就叫“信念感”。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3. revolutionary says:

    Has Ms. Bilan been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