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29)- 绿山男孩

在今天美国的纽约州以东,马萨诸塞以北,新罕布什尔以西,是一片被郁郁葱葱的山林覆盖的地方,那就是佛蒙特州(State of Vermont)。佛蒙特的意思是“绿山”(Green Mountains),她的别号也就成了“绿山之州”(Green Mountain State)。1775年5月,这绿色的山峦中走出一帮汉子,他们自称为“绿山男孩”(Green Mountain Boys),听上去有点像摇滚乐团的名字,实际上,他们的狂野与热情也跟摇滚歌手不相上下。这些“绿山男孩”的领袖是伊森·艾伦(Ethan Allen)。

伊森·艾伦生于1738年的康涅狄格殖民地(Connecticut),他是父母的长子,后面还有7个弟弟妹妹。他父亲约瑟夫·艾伦(Joseph Allen)是个很成功的农场主,家境比较宽裕。虽然他家住在农村,但父亲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伊森聪明好学,对哲学和宗教特别感兴趣,他后来写了很多颇有影响力的哲学和宗教著作。16岁时,他在一位教士的指导下,刻苦攻读,准备进耶鲁学院(Yale College)学习。可就在此时,父亲突然病逝,家庭的担子落到身为长子的伊森身上。他只好放弃学业,经营家庭的农场,也参与开采铁矿。1762年,他与一个邻家女孩结了婚,但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

伊森·艾伦虽然受过不错的教育,但他天生桀骜不驯,性情暴躁,似乎从来没学会过礼貌和谦让。他经常在大厅广众出言不逊,肆意羞辱他不喜欢的人,弄得大家很不爽。特别是在人人以绅士自居的康涅狄格,艾伦的言行跟野人没什么两样。渐渐地,争强好斗的艾伦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陷入麻烦,三天两头被人告上法庭,而一开庭他总是败诉。他不停地搬家,却怎么也改不了自己的脾气,处处得罪人。最后,文雅的康涅狄格人实在受不了他了,议会通过决议,把他驱逐出康涅狄格。

离开了康涅狄格,现在去哪呢?伊森·艾伦瞄准了“新罕布什尔领地”(New Hampshire Grants)。从1749年开始,新罕布什尔殖民地就向移民们出售康涅狄格河以西的土地。这片地一直被新罕布什尔视为自己的领土,她从买卖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可是,新罕布什尔的行为引起了两个邻居的不满,一个是纽约,一个是马萨诸塞,她们都认为那块地属于自己。马萨诸塞也就罢了,纽约却不依不饶地把官司打到了英王乔治三世面前。一打起官司,新罕布什尔就落了下风,因为纽约财大气粗,与英国王室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最后,乔治三世裁定,那片地属于纽约省。

其实,对移民们来说,那片地到底是纽约的还是新罕布什尔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买了就是我的。可是,现在纽约不承认新罕布什尔与移民的合同,她要把这些地重新卖一遍。移民们以前交给新罕布什尔的钱算是白交了,新罕布什尔绝对不退钱。如果你想保住自己的土地,就得向纽约再交一次。这下,“新罕布什尔领地”上的移民可就不干了。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伊森·艾伦当初花了大约50美元从新罕布什尔手里买了一千英亩地。以他的性子,他能听纽约的摆布吗?艾伦和他的弟弟、表兄弟们一起,联络其他“热血青年”,组成自己的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把这支队伍命名为“绿山男孩”,还设计了自己的旗帜,艾伦当他们的领袖。他性情豪放,平时与弟兄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讲着一些不堪入耳的段子,做着别人不敢做的事。年轻小伙子们都喜欢他,“绿山男孩”的队伍不断壮大。

“绿山男孩”不承认纽约对“新罕布什尔领地”的所有权,只要看见从纽约来的移民,就把他们新建的房子烧掉,用各种手段让他们站不住脚,最后不得不离开。但艾伦也有自己的原则,就是只搞破坏,不伤人命,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纽约人(Yorkers)统统赶回去。

“绿山男孩”的暴行让伊森·艾伦上了纽约省的“通缉令”,纽约总督悬赏20英镑捉拿他和另外几个头头,后来又涨到100英镑。艾伦才不管这一套呢,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发行货币,出售土地,俨然已是个独立王国。马萨诸塞和新罕布什尔也继续跟纽约闹别扭,都想占这块肥地。要不是“独立战争”爆发,恐怕这几个殖民地就要打起来了。

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4月底,伊森·艾伦收到康涅狄格议会的一封信,说他们计划攻取提康德罗加堡(Fort Ticonderoga,简称“提康堡”),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艾伦很高兴,他觉得这是提高“绿山男孩”政治地位的机会。他挑选了130名“绿山男孩”,又会合了一些从马萨诸塞和康涅狄格来的民兵,准备率领他们偷袭“提康堡”。他还派间谍去要塞刺探情报,得知那里的守备非常松懈。

“提康堡”位于今天美国纽约州境内,座落在尚普兰湖(Lake Champlin)南端。它北接尚普兰湖,南连乔治湖(Lake George),正好处于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 Rviver)和哈德逊河(Hudson River)之间,是从加拿大南下至英属十三个殖民地的必经之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提康德罗加的意思是“两水之间”。当时的北美东部都被森林覆盖,根本没有路,陆路交通既困难又昂贵。最便捷的是水路。从魁北克出发,经圣劳伦斯河到尚普兰湖、乔治湖,再转入哈德逊河,可以直通纽约。谁控制了这条水路,谁就控制了这个地区。“提康堡”是法国人和加拿大人修建的。“七年战争”中,英军以两千伤亡为代价夺取了“提康堡”,为打败法国奠定了基础。可是,战争过后,太平日久,守卫在这里的官兵也渐渐懈怠了,他们根本没想到有人还会惦记这个深山老林中的堡垒。

就在伊森·艾伦和他的“绿山男孩”们紧锣密鼓地做准备时,5月9日,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他们面前,手拿马萨诸塞议会的任命书,声称这次突袭任务将由他指挥。这个人的名字叫本尼迪克·阿诺德(Benedict Arnold)。如果说本尼迪克·阿诺德是大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应该不算过誉,他在战场上的勇敢机智和坚韧不拔没人比得上。论打仗,华盛顿不是他的对手。阿诺德可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但是,他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他能干,而是因为他最后站到了英国一边。本尼迪克·阿诺德在美国,就像汪精卫在中国,是“叛徒”的代名词。在他还没有成为叛徒之前,我们先慢慢欣赏他的才华吧。

本尼迪克·阿诺德1741年生于康涅狄格,他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可是,后来父亲开始酗酒。就在阿诺德打算去耶鲁上学时,父亲因深陷债务而破产,阿诺德的学业也就终止了,这一点倒是跟伊森·艾伦有点像。阿诺德后来给一个药剂师当学徒,练得一身好本事。后来,他开了自己的药店,生意很红火,娶了一位法官的女儿为妻,日子过得很不错。他性格倔强,聪明过人,工作勤奋。虽然已经挤入富富裕阶层,但他仍渴望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赢得社会的尊重。

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后,阿诺德以上尉的身份领着康涅狄格的民兵参加了包围波士顿的行动。他得知提康堡守备空虚,就向马萨诸塞省议会建议趁机袭取要塞。省议会同意了,决定由他领导这次偷袭。就这样,他赶到伊森·艾伦的驻地,告诉艾伦他是来当“领导”的。艾伦冷冷地看着他,心想,你算那根葱?我辛辛苦苦地准备了半天,凭什么给你做嫁衣裳?他说:好啊,你想当领导,先问问这些弟兄们答不答应,只要他们同意,我就让贤。那些“绿山男孩”哪里肯买阿诺德的账?他们吆喝着说:什么这个议会那个议会的,我们不认识。我们只认识伊森·艾伦,如果他不干了,我们就回家!阿诺德一听就急了,跟艾伦吵起来。两人都不是善茬,几句话不和就要动手。眼看着就要打起来,旁边一些民兵赶紧劝架,最后好不容易说服这俩,共同领导这次行动。

1775年5月10日,也就是“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的这一天,艾伦和阿诺德带着二百多“绿山男孩”和民兵来到尚普兰湖边离提康堡很近的地方。他们计划在天亮前乘船横渡两英里宽的湖面到对岸,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摸上要塞。可是等来等去,天光都放亮了,船还没到。后来,只有两条船出现,其余的还是没来。伊森·艾伦和本尼迪克·阿诺德虽然不和,但在打仗方面的心思还很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如果不赶紧行动,偷袭可能就变成强攻,一点也没出奇致胜的效果了。提康堡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所在。虽然要塞里的守军不多,只有48个人,但枪炮齐全。如果让英军察觉,他们凭借有利地形和武器,完全可以打退敌人。艾伦和阿诺德决定,不等后面的船了,就用这两条,先过去再说。

可是,两只小船,哪里装得下二三百号人呢?只好能装多少算多少了。最后,两条船共塞进去83人,包括艾伦和阿诺德。说起来也够倒霉的,这两条严重超载的船,本来就是要沉的架势,行到湖中间时,忽然来了场暴风雨,船漏水了。整个横渡的过程就像一场比赛,看看是船漏水漏得快,还是大家划得快,要在船沉底儿之前赶到湖对岸。结果,勉勉强强过去了,两条船也报销了。但这场暴风雨也为偷袭带来了好运气,风声雨声掩盖了人声,要塞里的英国兵根本没听见外面的噪音,他们还在睡懒觉呢。

艾伦和阿诺德带着这83个人悄悄地上了要塞,有两个站岗的士兵发现了他们,还没来得及喊就被制服了。伊森·艾伦挥着剑,冲到一个军官的屋前。刚从睡梦中惊醒的军官提着裤子出来,叫道:“你们是奉谁的命令擅入国王陛下的领地的?”伊森·艾伦大喝一声:“我以伟大的耶和华和大陆会议的名义,命令你们立刻投降,交出要塞!”这个军官真有点懵了。艾伦身高1.90米,块头比华盛顿还大,手上的剑闪闪发光,又大喊着上帝的名字,在神志还没完全清醒的军官看来,他有如天神下凡。英军没来得及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提康堡就这样落入殖民地人之手,它将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康堡不光位置重要,它还藏着巨大的“财富”,就是那些枪炮。要塞中共有各种大炮80多门,还有大批的枪支、弹药和军需品。这可让穷得叮当响的大陆军发了一大笔横财。你将会看到,这些大炮是怎样彻底扭转了波士顿的战局。

占领提康堡后,本尼迪克·阿诺德又乘着抢来的英国军舰,沿湖北上,夺取了另一个要塞,满载而归。艾伦和阿诺德共同领导的这次军事行动功德圆满,“绿山男孩”声威大振。但是,在给大陆会议的报告中,伊森·艾伦把攻取提康堡的所有的功劳都揽到自己头上,故意不提阿诺德,大陆会议也没给阿诺德应有的奖励。阿诺德非常郁闷,对特别看重名誉的他来说,这是莫大的羞辱。然而,他还不知道,这只是他将遭遇的一系列不公平待遇的开始。

顺便说一下伊森·艾伦。他后来在进攻加拿大时被英军俘虏,做了两年牢后获假释出狱,回到佛蒙特。1777年,“佛蒙特共和国”宣布独立,她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冷眼旁观着“美国革命”的进程。佛蒙特也是北美第一个以宪法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伊森·艾伦一直活跃在佛蒙特的政治舞台上。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后,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推动佛蒙特加入美国。1791年,佛蒙特以独立州的身份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的第14个州,也是除最初的13个州之外第一个加入联邦的州。今天,在美国国会的大厅里,每个州都有一个代表人物的雕像,供人们瞻仰。代表佛蒙特的就是伊森·艾伦。走在佛蒙特的大街小巷,他的名字随处可见,他的故事是佛蒙特人的不老传说。佛蒙特州国民自卫军的别名至今仍然叫“绿山男孩”,虽然已经有了女兵。

伊森·艾伦一辈子都没改掉那不饶人的性子。从提康堡凯旋而归后,佛蒙特人给他开庆功会。会上,当地最受尊敬的神父满怀深情地感谢上帝保佑这次行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神父喋喋不休地赞美上帝的威力,一句不提伊森·艾伦的名字,好像这事儿是上帝亲自出手似的。艾伦再也忍不住了,他站起来说:“神父,你能不能告诉上帝,当时我也在场?”后来,艾伦因嗜酒如命,五十多岁身体就不行了。临终前,一位神父忧心忡忡地对他说:“将军,恐怕天使在等着您呢。”艾伦勉强睁开双眼,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说:“天使在等我?妈的,叫他多等一会儿!”

当初,伊森·艾伦曾去华盛顿军前报到。华盛顿评价道:“他身上有一种原汁原味的东西。。。”在人们心中,伊森·艾伦,这个“原汁原味”的美国人,是“佛蒙特的华盛顿”。

伊森·艾伦和本尼迪克·阿诺德这对冤家之间的“缘份”还没结束,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还要再一次携手合作。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请看下一个故事:远征加拿大。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9 Responses to 美国的故事(29)- 绿山男孩

  1. 🦅🐻 says:

    哇塞,我看了(准确来说是重温)在YouTube看了OverSimplified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视频,里面提到了绿山男儿与阿诺德一起攻打英军堡垒的事件,所以我就用Google搜了一下绿山男儿,想要具体了解这只队伍的,但是我用Google搜结果其显示的中文结果只有你这一条详细讲述这只部队,实在厉害佩服啊,我今天才发现你的博客,感觉你写的好长,资料也蛮详实的。写的挺认真的,而且整个页面也没有广告,没有开通盈利机制啊,写这些挺费力的吧?

    • Blueberry says:

      谢谢!我从2010年就开始写这些故事了,速度不快,慢慢积累。2018年出了书。很高兴你喜欢。我写作全凭兴趣,没觉得辛苦。资料比较多,写着写着就写长了。已经到内战了,打算继续写下去。有空常来逛逛😀

  2. 北京老九 says:

    中国人中知道美国的应该是最多的,但是这些人中真正对美国有正确深刻了解的有多少呢?不是把她赞美的一塌糊涂就是把她批的一塌糊涂,我觉得今后如果有谁再想对美国做出点什么评论,只有在看完了您的美国故事再去动这个念头吧。

    • Blueberry says:

      谢谢!
      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很难,我们一起努力吧。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也很有局限,也许互相误会 🙂 希望信息能更加开放,大家都能用开放的态度了解世界。

  3. 彭彭 says:

    王连举这个人物,应该要60后或以前的人才会知道了。如果换成汪精卫,读者应该更容易明白。

  4. Chengyu says:

    您的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道出了美国建国的精髓: 民主与共和的平衡,平凡与伟大的相承。这是一本我们的孩子们每人都应当读的书。您为民主,自由,法制这些抽象的名词填上了血肉。而这些正是百年来我们的革命先烈为之奋斗而又没能实现的理想。时至今日,中国仍需要这样的优秀启蒙,幸耶,不幸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