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190)- 帝国外交

做为“美西战争”除菲律宾之外最重要的“战利品”,古巴是美国人最大的心结。“美西战争”起于古巴,终于古巴。当“解放古巴”的誓言成真时,美国会给古巴真正的自由吗?威廉·麦金莱总统认为,现在还不是放手的时候。美国无意吞并古巴,但也绝不能无条件地同意古巴独立。原因与菲律宾一样,美国要确保独立后的古巴符合美国的预期,不能再次被任何敌对势力或欧洲列强控制。否则,这仗岂不是白打了?世上哪有大公无私、不求回报的“解放者”?

从1898年8月起,古巴就在美军的控制下。跟菲律宾比起来,古巴的问题稍微小一点,因为古巴没有“起义”或“叛乱”,不需要武力解决,只需要一个有效的外交政策。美国国会在战争开始前就通过了法案,保证不吞并古巴(参看《美国的故事(187)- 美西战争》),但这不意味着美国不提要求。就像菲律宾人一样,古巴人也忧心忡忡地看着他们的“解放者”,生怕他们赖着不走。上至政治势力,下至民间,都对美国人渐生嫌隙。麦金莱期待着一个自由、民主、繁荣的古巴,但在1898年,四分之三的古巴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全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识字。贫穷又无知的土地是不可能孕育民主的,麦金莱明白这个道理,也明白古巴人像菲律宾人一样没从老东家西班牙那里学到民主的第一课。可是,他仍然希望,即使古巴注定要被独裁政府统治,她至少能避免像其他拉美国家那样掉入“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陷阱。墨西哥在独立后的二十多年里换了四十多任总统,很多其他拉美国家也上演着类似的戏码。如果古巴也这么折腾,美国将不得安宁。无论如何,古巴的稳定是美国利益的基本保障。

帮助古巴建立民选政府的事由战争部长伊莱休·鲁特(Elihu Root)全权负责。鲁特不可能天天在古巴盯着,他必须找人替他盯着。美军在古巴的最高指挥官兼军事总督约翰·布鲁克(John Brooke)将军是个一根筋的军人,民选政府的事指望不上他。麦金莱和鲁特看中的是莱昂纳德·伍德(Leonard Wood),一个与麦金莱有着相似行政理念的工作狂。临行前,麦金莱向伍德交代了他在古巴需要完成的任务:“让那里的人民准备好建立共和政府……给他们一个好的教育体系,理清他们的法院,让他们自己站稳脚跟。我们尽力而为,然后尽快安全撤离。”

伍德遍访古巴各地,拼命向人们表达美国的善意,再三保证美国会把古巴交给古巴人。他自己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也就罢了,还不停地检查下属的工作,以至于大家写了一首打油诗描绘在伍德手下干活的惨状:“不许喝水或吐痰,不许抽烟或抓耳朵。踏着星光去工作,夜色降临才回窝。没时间吃饭,拼命书写直到墨水用干。那些为伍德工作的人,都有一颗想死的心。”在伍德的指导下,古巴制宪筹备会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00年9月,制宪会议的代表被选出来了。他们将为古巴制定新宪法,建立共和国。鲁特和伍德要确保那将是真正的共和制,是一个掌握在保守派手中的共和主义政府。

但是,美国帮古巴可不白帮。美国人盘算的是下面的问题:一,美国将怎样对待新生的古巴共和国?二,美国人应该干脆彻底地离开并由着毫无自治经验的古巴人折腾吗?三,美国应该保护在古巴巨大的投资利益吗?四,如果美国继续介入古巴事务,是否会侵犯古巴的主权?自从战争开始以来,总统(行政权)就主导着古巴的一切。现在,国会终于反应过来,要通过立法确立古巴政策了。1901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奥维尔·普拉特(Orville Platt)推动的《普拉特修正案》(Platt Amendment)。法案包括:一,美国保留介入古巴事务的权利以确保古巴的共和政体;二,古巴不得与任何外国签署威胁其自身独立的条约;三,古巴不得发行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债务;四,古巴租借港口给美国做军港;五,美国在古巴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合法的。美国人觉得上述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谁让咱解放了古巴呢?可这明明就是个不平等条约,把古巴变成了美国的附庸国或“受保护国”。有人说,既然如此,美国为啥不干脆把古巴吞并得了?这样绕弯子有意思吗?其实,不管在古巴或菲律宾,还是在美国,很多人,特别是精英阶层,希望古巴和菲律宾最终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他们也为此努力过。但是,美国国会多次拒绝了这样的意图,因为他们害怕这些以有色人种为主的地区加入美国会破坏美国的“纯洁”,成为美国的政治和经济负担。这种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加上当地人民渴望独立的愿望使古巴和菲律宾避免了被美国吞并的命运。

1901年3月2日,《普拉特修正案》成为法律。此案在古巴掀起轩然大波。美国担心古巴人会建立独裁政府?这个法案不就是在古巴建立美国人的独裁政府嘛,跟西班牙有何不同?4月6日,古巴制宪会议拒绝了《普拉特修正案》,并派代表团去华盛顿找麦金莱理论。伍德也同情古巴的诉求,他在给西奥多·罗斯福的信中说:“古巴人总是被欺负,他们无法相信我们会为他们的利益考虑。”古巴代表团怒气冲天,麦金莱倒是很温和,声称《普拉特修正案》不是对古巴的威胁,它表述的是美国的责任而不是特权。嘴上这么说,麦金莱心里也承认这个法案对古巴的潜在危险。他认为修正案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内容本身,而在于对它的内容的解读。如果未来的总统们对它的理解与麦金莱的不同,那么,它毫无疑问预示着美国政府干涉古巴内政的可能性。

让国会收回成命是不可能的,总统也没打算这么做。为了缓和紧张关系,麦金莱答应为古巴争取优惠的贸易条款。只要古巴人接受法案,他们就享有低关税,美国的投资也会大增。最后,古巴代表无奈,只能退让。6月12日,古巴接受了《普拉特修正案》,把它做为附录加进宪法。12月,古巴举行了大选。1902年5月20日,古巴共和国(Republic of Cuba)成立,美军撤离古巴。1903年2月,古巴把关塔那摩湾(Guantanamo Bay)和翁达湾(Bahia Honda)租借给美国做海军基地,租期无限(由美国说了算)。基地所在地的属权归古巴,治权归美国。关塔那摩的美军基地至今仍在(翁达湾的基地已经关闭),它曾是美国屡次干涉古巴内政的最便捷的桥头堡。除了军事用途,基地里那所监狱的知名度似乎超过了基地本身。因建在外国领土上,监狱里的人不享有任何受《美国宪法》保护的人权。至于这块“法外之地”什么时候能被关闭,似乎要看美国政府的心情。

麦金莱总算活着看到古巴问题的基本解决,但上帝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美西战争”后,美国开始以全新的姿态深度参与国际事务,虽无意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但肉眼可见地成为更重要更活跃的国际社会成员,与之前的“孤立主义”风格大相径庭。麦金莱用温和、灵活的态度含蓄又坚定地展示着“帝国”野心,完全不像他的继任者罗斯福那样锋芒毕露。麦金莱的低调与内敛使美国的野心没有遭遇欧洲列强特别是世界霸主英国的反感和抵制。相反,麦金莱的外交基调是“亲英”,国务卿约翰·海(John Hay)是铁杆“英粉”。尽管美国的经济实力已远超英国,但在国际政治中,麦金莱从来不想盖过英国的风头,绝对不跟社会大哥叫板。他那冷静的低姿态使美国不仅在“美西战争”中收获了英国的支持,也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国际纷争中赢得了英国的谅解与合作,构建了两国间坦诚又有效的外交渠道。他没有活着看到所有的成果,但他的继任者和美国人民看到了。

自从1867年美国从俄国手里购买阿拉斯加之后,美国与英属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就为阿拉斯加东南部的边界线争吵不休。187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成为加拿大的一部分,美英纠纷变成美加纠纷。美国占着阿拉斯加的出海口,加拿大当然不爽。本来,双方没闹得特别僵,因为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是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大冰柜,没啥好争的。可是,1897年,那里发现了金矿,引发淘金潮。这下,大家的眼睛都睁圆了。美国控制着港口,也就控制着淘金路线和沿线的经济利益;加拿大控制着金矿,也想控制完整的运输线。于是,争议领土变成了必争之地。多次谈判未果后,麦金莱试图走国际仲裁的路子。此时,英国仍然掌握加拿大的外交权,与英国保持良好的互动至关重要。虽然进展缓慢,但麦金莱从没丧失耐心和信心。1903年,美、英、加终于同意通过仲裁一锤定音。仲裁委员会有三个美国人(包括战争部长鲁特),两个加拿大人,一个英国人。最后,英国代表出人意料地背叛了属于英联邦的加拿大,把赞成票投给了美国。仲裁以美国的胜利告终,永久性地解决了美加边界之争。看似偶然的选择正是长期铺垫和努力的结果,只是麦金莱没法亲眼见证了。

下一件考验麦金莱耐心的事是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开凿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是美国的夙愿,因为绕道南美或非洲实在太远太危险。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故事我们后面再讲。现在,麦金莱要得到的是英国的支持。没有英国的同意,运河即使开通也会引来无数国际纠纷。1869年,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通航。1875年,英国控制了运河。巨大的利益让很多美国人想入非非。既然英国能控制苏伊士运河,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导巴拿马运河?然而,麦金莱和国务卿约翰·海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最大的阻力竟然来自内部。英国倒是不在乎谁开凿巴拿马运河,她只有两个要求:一,英国享有自由航行权;二,运河区不设防。在漫长又艰苦的谈判后,英美在1900年2月5日签署协议,双方同意由美国开凿运河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通航后运河区不设防。这是海和麦金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成果,却没得到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的支持,算是白干了。海气得跳脚大骂参议院是天底下最低效最腐败的机构,怒而辞职。麦金莱一如既往地平静,拒绝了海的辞职请求,抚慰他激动的情绪,希望他考虑参议院的意见。其实,参议院最不满的就是“不设防”这一条。美国出钱出力修运河,当然要百分之百地保护它、控制它,不设防怎么成?在总统的鼓励下,海整装再出发,终于在1903年1月22日与英国重签“海 – 赫伦条约”(Hay – Herran Treaty),英国同意美国在运河区设防。3月14日,美参议院批准了条约。此刻,海无比怀念已经逝去的麦金莱,真希望能与他共享成功的喜悦。

第一个任期接近尾声,麦金莱刚想松口气,遥远的东方就出事了。这一次是中国(清政府)。这一次,美国毫无意外地又要与英国密切合作。这是两国间有待解决的最后一个大问题。“美西战争”后,随着美国占领和购买菲律宾,神秘的东方渐渐地不再神秘。美国人越来越多地把自己曾经一无所知的中国当成正常的商业伙伴和商品市场,他们需要一个能体现美国利益的对华政策,美国费了那么大劲儿整治菲律宾也是想给中国及所有的远东国家打个样。此时的中国伤痕累累,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等内忧外患的折磨后,她已无力应对西方列强的欺凌。但是,列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俄国、德国、日本嗜土成性,目标是瓜分中国领土;英国没有领土要求,只要商业利益。英国一直想阻止俄、德、日瓜分或肢解中国,维护所有国家的在华利益。虽说各国多少给些面子,但双拳难敌四手,英国迫切需要与同样推崇海权的美国联手,制衡大陆国家对中国的觊觎。于是,美国的机会来了。

麦金莱和海基本赞成英国的主张,但他们要像当年的门罗和亚当斯那样创造一个独立自主的展示美国特色、反映美国诉求、保护美国利益的外交政策。1899年9月,国务卿海向英、法、德、俄、意、奥、日等大国表达了美国的对华政策,这就是“门户开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门户开放政策”的核心有三点:一,中国对西方国家开放市场,保障各国在华享有平等的贸易与投资机会;二,各国互相尊重各自的在华利益,不歧视或侵犯彼此的利益;三,各国应确保中国的领土完整(Territorial integrity),中国政府拥有独立自主的征收关税的权力。前两条是保护美国和列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以及未来的商业和投资机会,是美国一直主张的“利益均沾”原则的延申。第三条是避免中国被列强切割分食,否则,美国的商业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对中国来说,不管怎样都有不平等的因素,但重商的美、英比热衷征服和掠夺的俄、德、日造成的伤害要小,这总比那些今天割块地明天让个岛后天赔笔钱的条约好多了。美国的政策至少象征性地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相对完整和独立,列强之间互相制衡也减轻了中国政府的压力。

美国自说自话地向各国宣讲了一番,英国立刻表示支持,其他国家没同意也没反对,毕竟英美两家联手的实力不可小觑。麦金莱和海也就把大家的沉默当成默许,把自己的“一家之言”当成国际条约来履行,无形中大大提升了美国在中国和远东的话语权。事情本来逐步向好,却在1900年横生变故。1900年,日益壮大的“义和团运动”(Boxer Rebellion, Boxer Uprising)横扫京津地区。团民在“扶清灭洋”的旗帜下杀洋人,烧教堂,围攻使馆,滥杀平民。各国使馆告急,美国驻中国公使埃德温·康格(Edwin Conger)一度失联,大家都以为他被打死了,后来总算无恙。麦金莱赶紧与各国协商,救助本国公民。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等十一国同时宣战,内乱终于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德、日、俄、英、美、法、意、奥匈组成“八国联军”(Eight-Nation Alliance)向北京推进,美国派了5000人。麦金莱紧张地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实在不行恐怕要从菲律宾抽调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去中国。好在联军的进展比较顺利,8月16日,联军进入北京。清朝皇室逃往西安,派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与各国谈判。

即使遭逢巨变,麦金莱也不想停止“门户开放政策“,他希望在尘埃落定后能恢复与中国的友谊。国务卿海想方设法阻止德、日、俄生吞活剥中国,告诫谈判中的列强:美国反对任何利用“义和团”事件终止“门户开放政策”或肢解中国的企图,中国的领土完整应该受到保护。然而,“门户开放政策”只是基于各国的默契,没有严格的约束性,美国管不住其他国家的侵华行为。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1908年,美国率先退还所得的大约一半“庚子赔款”以资助中国留美学生并帮助中国发展教育。此后,“门户开放”做为美国最基本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用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忙碌的四年转瞬即逝。麦金莱将如何应对1900年的大选?他的竞选伙伴是谁?请看下一个故事:泰迪。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7 Responses to 美国的故事(190)- 帝国外交

  1. Anonymous says:

    期待更新,太优秀了

  2. 彭彭 says:

    感觉当年的美国,对菲律宾和古巴的态度,就是典型的又当又立。

    • Blueberry says:

      哈哈,看上去果真如此。但当年的美国人在侵略别国这件事上还是有心理负担的,现在完全没有了。

  3. Anonymous says:

    写得太好了,一口气读到这里,之后只能慢慢等更新了。加油!Blueberry!

  4. Swan says:

    Blueberry,有幸读到你的《美国的故事》,被扎实的内容和幽默的叙事内容所吸引的欲罢不能哈哈哈。然后知道你有一个个人网站,进来一看居然还在持续更新!语言无法描述我对你的敬佩和感动。祝你一切顺利,期待你的更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