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152)- 向大海进军

1864年9月1日从亚特兰大撤出的约翰·胡德(John Hood)的南方“田纳西部队”并没溃败,更没有如人们预料的那样向东撤往南卡罗来纳。相反,胡德斗志昂扬,要绕到威廉·谢尔曼的后方去进攻田纳西。只要拿下查塔努加就可切断谢尔曼的供给线,逼谢尔曼撤回西部。杰斐逊·戴维斯总统也信心满满。他亲自来“田纳西部队”给大家打气,表达战斗到底的决心:“政府的目标没有改变,军队那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没有改变,人民对军队源源不断的支持没有改变。”是的,南方人民的支持是“南部邦联”(Confederacy)坚持到今天的力量源泉。很不幸,谢尔曼接下来瞄准的就是这个源泉,他要把南方毁得连渣都不剩,永世不得翻身。

想想容易,做起来难,谢尔曼确实有隐患,他最大的隐患正是胡德的部队。胡德有4万多人,是南方在西部的主力。当初,“亚特兰大战役”有两个目标:一是占领亚特兰大,二是消灭胡德的主力。格兰特和谢尔曼都认为,消灭南方的军队比占领南方的领土更重要。但是,因胡德及时撤离,战役的目标只实现了一半。现在,谢尔曼就要面对失去另一半带来的后果。300多英里的供给线,基本全靠火车,沿途的城镇、车站、中转站、仓库都是被袭击的目标,谢尔曼不得不分出将近一半的人马把守。胡德够让人糟心的了,那位著名的游击队骑兵将领贝德福德·福里斯特(Bedford Forrest)比胡德更可怕,来无影去无踪的,防不胜防。于是,在占领亚特兰大之后的两个月里,谢尔曼被胡德和南方游击队整得狼狈不堪,原先向东部进军的计划一拖再拖,根本抽不出身。

但是,谢尔曼毕竟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会总让人牵着鼻子走。在与胡德玩了两个月“猫捉老鼠”后,他决定:不跟胡德玩了!他对格兰特说:“完全保护好铁路是不可能的……如果总是防御,我们每个月都要损失一千人,得不偿失。”谢尔曼提议:撇开胡德,向大海进军(March to the sea)。从亚特兰大出发,横穿佐治亚州,目标:佐治亚在东海岸的港口萨瓦纳(Savannah)。他说:“我可以割开一道口子,通向大海。把南方一分为二,直击李的后方。”可是,这个方案不仅遭到哈勒克和林肯的反对,连一向敢想敢干的格兰特也犹豫了。原因只有一个:风险太大。首先,胡德这边怎么办。虽然从西向东打是既定策略,但后方不稳,一切皆是枉然。如今,胡德正率军北上,直逼田纳西。谢尔曼却要南下,然后东进,与胡德背道而驰。田纳西要是丢了可就前功尽弃了。谢尔曼说:田纳西不是还有乔治·托马斯的6万人吗?我绝对相信托马斯,他对付胡德足够了。托马斯是谢尔曼的西点同班同学兼好朋友,当初就是谢尔曼以名誉做担保敦促林肯对弗吉尼亚人托马斯委以重任的(参看《美国的故事(132)- 唐纳尔逊堡》)。托马斯自战争开始以来的表现虽然略显低调和保守,但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奇卡莫加之石”在查塔努加和亚特兰大都大放异彩。好吧,就算托马斯能保住田纳西,那么,第二个问题,供给线怎么办?谢尔曼的计划是:供给线能供多少供多少,剩下的我在佐治亚当地解决,咱打的不是“全面战争”吗?我要把佐治亚吃空抢空,然后把带不走的东西全部烧光,南方人必须为他们支持战争的行为付出代价。总之,谢尔曼说:“如果我现在回头,整个亚特兰大战役就等于白干了。但如果我能穿越佐治亚,砸向大海,我将会转守为攻。”这种攻势对南方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我们能在戴维斯的领地横冲直撞,就可以向世界宣示,我们有戴维斯无法阻挡的能力……我能完成这次进军,我要让佐治亚哀嚎。”

谢尔曼的孤注一掷最终说服了格兰特,格兰特又说服了林肯。就在总统大选落幕一个星期后,谢尔曼的6万2千人马做好了离开亚特兰大的准备。他下令,亚特兰大人全部离开他们的房子,因为他要把亚特兰大烧为平地。有人不愿走怎么办?对不起,那你就跟你的房子一起化为灰烬吧。谢尔曼信奉“强硬的战争,温柔的和平”(A hard war and a soft peace),他对亚特兰大市长说:“战争是残酷的,不能两全。当和平降临,你可以来找我要任何东西,我愿与你分享最后一块饼干。但是,在那之前,我们不仅要对付敌对的军队,还要对付敌对的人民,我们必须让老人、年轻人、富人、穷人都感受到战争的冷酷。”联邦军队必须摧毁南方人供应战争的能力,摧毁他们的工厂、铁路、农庄,更重要的是,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我们不能改变南方的人心,但是,我们可以把战争变得如此可怕,以至于他们几代人之后都不敢再想打仗。”

战士们完全理解他们指挥官的“全面战争”的理论,烧房子烧得一丝不苟,凡是带不走的又有军事价值的东西统统付之一炬。所有的铁路都被破坏,铁轨被烧红,然后绕着树扭曲,永远不可能再被利用。所有的机器都被拆散砸烂,确保无法修复。1,800座楼房被烧毁,两万人的城市亚特兰大成了一片废墟。11月15日,谢尔曼率军离开亚特兰大,开始了他那著名的行军(Sherman’s March to the Sea)。戴维斯在谈到谢尔曼的东进企图时说他此举就像当年拿破仑的莫斯科之旅那样是自取灭亡,他预言:“当年法国皇帝从莫斯科败退的一幕将重演。我们的骑兵和人民将骚扰和摧毁他(谢尔曼)的军队,就像哥萨克人对付拿破仑那样,他最后肯定只带一个警卫逃回去。”格兰特听闻此言,嘲讽道:“谁去搞那么大的雪出来重现莫斯科的败退?”

说归说,谢尔曼提着一口气,格兰特心里也没底,这一趟着实凶险。在谢尔曼的军队和萨瓦纳之间是285英里(约460公里)和佐治亚人民充满仇恨的眼睛。骑马站在一个山坡上,谢尔曼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冒烟的亚特兰大,又转身凝视眼前的地平线。这一路要靠两条腿跋山涉水,要行军打仗还要搞破坏。他切断了自己的供给线,也切断了通讯线,为了保密。他临行前已经给格兰特和林肯打了招呼:我要“失联”一段时间。当我再次出现时,希望是在大西洋沿岸。谢尔曼的军队消失了整整32天,北方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南方报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报道,说什么的都有,谣言满天飞,包括谢尔曼的死讯。谢尔曼的弟弟,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拿着南方的报纸来找总统,气急败坏地问:谁能告诉我,我哥到底在哪?! 他是死是活?林肯一摊手:“我只知道他是从哪个洞钻进去的,但不知道他会从哪个洞钻出来。”

这支迷一样的“消失的军队”(Lost Army)就像一把刀划开佐治亚的腹部,而且怎么疼怎么来。佐治亚是富裕的鱼米之乡,是南方军队的重要保障,这正是谢尔曼此行“关注”的重点。他的军队每天行军约12英里,对所有路过的农庄奉行“焦土政策”,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烧掉;铁轨全部拆除,烧红,绕树打结,这些被缠在树上的铁轨被称为“谢尔曼的发卡”。从亚特兰大到萨瓦纳,他们一共毁了265英里的铁路,全都做成“发卡”,佐治亚人一下子被打回“工业革命”前,出门只能做马车了,如果他们的马车侥幸没被烧掉的话。战士们烧杀抢掠都上瘾了,从没这么痛快过,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毁掉所有吃不完的食物,带走他们的奴隶,烧掉他们的棉花和轧棉机,扭曲他们的铁路,简直造了个地狱。”留在谢尔曼军队身后的是成片被烧焦的土地、消失的农庄、和变成瓦砾的城镇。佐治亚人真被整怕了,忙不迭地给谢尔曼支招:“你们咋不去隔壁南卡罗来纳发发威呢?这一切都是他们挑的头啊!”

那么,佐治亚没人抵抗吗?有,但没正规军。南方人少,又不能武装奴隶,正规军或在弗吉尼亚跟着李将军,或被胡德带到田纳西,留在家乡的是数千人的民兵和3千5百人左右的骑兵,怎挡得住谢尔曼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6万大军?11月22日,佐治亚民兵袭击谢尔曼的后卫部队,结果损失了600多人,而北方只损失60多人,这仗怎么打?12月10,霍华德率领的北方军队的右翼来到离萨瓦纳10英里的地方。他向华盛顿发电:我们成功穿越佐治亚!可是,电报需要转好几个弯,又加上电报线损坏,直到12月15号林肯才得到消息。12月13日,北方军队仅用了15分钟就攻占了萨瓦纳南边的麦考利斯特堡(Fort McAllister)。17日,谢尔曼给萨瓦纳的守军送去一封信,要求他们立刻投降。萨瓦纳城里的守军共有1万人,本来应该打打试试,但他们早已无心抵抗,于12月20日主动撤离。同一天,谢尔曼给林肯发了个电报:“我请求把萨瓦纳做为圣诞礼物献给你,外加150门大炮,无数的给养,和2万5千包棉花。”林肯回电:“万分感谢。再加上托马斯将军的成就,你们让黑暗里的人们看到了希望。”26日,林肯又专门给谢尔曼写了封信:“当你说你要离开亚特兰大去大西洋海岸,我很焦虑,如果不是害怕的话。但我觉得你有更好的判断力,而且不冒险便不会有收获。所以,我没干涉。现在,这一行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一切荣誉属于你……向你的军队和所有的军官表示真挚的感谢!”

林肯说的“托马斯将军的成就”是指托马斯在11月底的“富兰克林之战”和12月中的“纳什维尔之战”中大败胡德,成功地保卫了田纳西,而且把胡德打到阿拉巴马,再也无力北上。托马斯不负众望,谢尔曼方能无后顾之忧,托马斯的成就也算得益于谢尔曼的识人之能。心灰意冷的胡德在1865年1月13日辞职。南方人玛丽·切斯特在日记中写道:“海水正在淹没我们。”

由西北直插东南的“向大海进军”,或“萨瓦纳战役”,是个精彩的胜利,它以极小的代价攻击了敌人的软肋,在物质上和心理上给南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开启了谢尔曼北上与格兰特会合的征程。谢尔曼超人的胆识和天才让他成了大明星,风头甚至盖过了格兰特。有人提议授予谢尔曼中将军衔,由他取代格兰特出任美军总司令。此时的格兰特正与李在彼得斯堡僵持不下,还没找到突破点,看上去确实稍逊一筹。但是,谢尔曼告诉政客们:我根本不想要更高的军衔,你们都省省吧。他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表达了对格兰特的忠诚,说了那段著名的话:“格兰特将军是个伟大的将军。我太了解他了。我发疯的时候,他站在我身边;他喝醉的时候,我站在他身边。现在,我们永远站在彼此的身边。”

联邦军队在佐治亚和田纳西的辉煌胜利让林肯第一个任期的最后一个国情咨文充满乐观情绪。在战争中壮大的美国海军已拥有671艘军舰,成了世界第一;拥有100万人的陆军装备精良;移民的增加弥补了战争中的伤亡;美国经济超越了战前水平,迅速实现着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这一切都让林肯语调高昂,但他知道,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如果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战争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林肯在第一个任期结束前要完成的心愿是什么?它将怎样捍卫“内战”的成果,塑造全新的美国?请看下一个故事:永远自由。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Bookmark the permalink.

6 Responses to 美国的故事(152)- 向大海进军

  1. 思念如燕 says:

    谢尔曼的烧光,抢光的二光政策,和日本人“三光政策”相比虽然还是温柔了不少,但这种行为究竟是邪恶的还是正义的?南北双方谁是正义谁是邪恶的呢?或者说谁在为自由而战?如果是上帝,他会站在哪一边?

    • Anonymous says:

      既不是正义,也不是邪恶,上帝只能旁观了。

    • Blueberry says:

      也许这就是成王败寇吧。两边都有正义的理由,也都有邪恶的动机。南方赢了,谢尔曼是恶魔,北方赢了,他就是英雄。
      北方军队抢光烧光时,表面上是有原则的,比如只烧有军事价值的东西,不能给敌军留下任何给养。但干着干着就过头了,连私人随身物品也抢。人性是经不起考验滴。

  2. 彭彭 says:

    谢尔曼是智将,其操作暗合孙子兵法,取用于敌。

    • Blueberry says:

      谢尔曼是所有的将军里智商最高、最有学问、最有见识的一个,人也够狠,行事不拘一格,在很多方面胜过格兰特。但格兰特有自己的长处,他对打仗的悟性让谢尔曼心悦诚服。

  3. 姚之群 says:

    美国人擅长政治妥协委曲求全,也敢于放手蛮干背水一战,两手都不软。至于什么是正义赢了再慢慢谈。战争的本质就是以恶制恶,永远不要歌颂战争。 

    ​ 

    附古诗三首

    战城南

    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 唐 ]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凉州词二首·其一 – 百度汉语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